重磅新闻,9月18日,
华为突然放出“王炸”大招,
一口气发布了三款新芯片。
其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说:
“由于美国制裁,
我们不能产出最先进工艺制程芯片,
但……
我们能够做到万卡级的超节点,
经营万卡级的超节点,
做到在世界上算力最强。”
“算力,
过去是、未来也将继续是,
人工智能的关键,
更是中国人工智能的关键。”
目前,华为已经推出了,
迄今为止,
全球最强的AI超级计算集群系统。
![]()
而这边华为刚官宣,
美媒就急得跳脚,
公开炮轰特朗普:
“芯片禁令就是灾难级错误,
禁运牌成了催熟剂,
逼出了我们最可怕的对手!”
越是封锁,就越是先进,
越是打压,就越是顽强,
这就是华为精神!
其实,一切都有迹可循,
早在很多年前就有一位高人,
为华为未来打下坚实地基,
铸就钢铁意志。
他就是华为芯片之父:
徐文伟。
![]()
1990年的徐文伟,27岁,
正是闯荡江湖的年纪,
从名牌大学自控系硕士毕业,
入职大名鼎鼎的港资企业亿利达。
那会他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拥有出色的硬件设计能力,
在整个行业内,
都可以称得上佼佼者。
可偏偏这么个聪明无比的精英,
遇上一个叫任正非的人,
三言两语就被“忽悠”了。
任正非那会创办了华为,
刚结束代理生涯,
准备自己研发交换机,
迫切想要一名硬件开发人员。
刚好亿利达就在华为隔壁,
任正非一下子就看中了徐文伟。
可是,如何从一家外资大厂里,
“挖”走他们最为得意的员工?
当时的任正非,
穷得连像样的皮带都买不起,
不可能许以重金,
只能各种花式“忽悠”,画大饼:
“小徐啊,
有一天我们会成为很牛的公司,
到时候你想要什么,就给你什么。”
徐文伟那会年轻,
被任正非话里美好的愿景打动了,
果断放弃了外资的锦绣前程,
加入了还名不见经传的华为。
从名企走进小厂,
任谁看都觉得这人不灵光,
谁曾想这场“忽悠”来的缘分,
最后书写出了波澜壮阔的华章!
![]()
加入华为后,
徐文伟建立了“器件室”,
从事印刷电路板设计和芯片设计。
这个“器件室”,
就是华为芯片的开端。
以它为基础,
华为成立了集成电路设计中心,
最后演变为一鸣惊人的海思半导体。
不过最初,
徐文伟并不知道以后的路,
他才在艰难地开荒。
进了华为他才意识到,
自己要面对的是什么。
首先,得设计出自己的电路,
然后委托香港公司设计成芯片,
最后再拿到另一家公司去流片生产。
这其中代价相当惨重,
光是一次流片就要几万美元。
这些钱,
在公司资金压力无比紧张之际,
足以压垮整个团队。
为了省下这些资金,
徐文伟拼了命地搞自主研发,
一年后,
他终于做出华为第一颗芯片。
这颗自研芯片挽救了团队,
搭载这颗芯片的用户交换机,
带来了可观的销售额。
华为活了下来,
这是徐文伟第一次,
有了小说里“救世主”的模样。
但很可惜,刚赢了一场,
他差点就输在这起跑线上。
华为手里有了粮,
就开始进军电信市场,
决定开发新的局用交换机。
徐文伟担当项目经理重任,
他一口气买了50台设备,
结果买回来才发现不合适,
100多万块钱全打了水票。
任正非气得牙痒痒:
“如果要把这些设备都扔进大海,
那么徐文伟也必须被扔进大海,
只不过我们马上就把他拉回来,
让他呛几口海水后,还可以继续重用。”
徐文伟痛定思痛,
劝任正非开发新数字程控交换机。
于是任正非听了他的建议,
借了高利贷,
去西方买来了EDA系统。
那天,任正非站在六楼窗台上,
“新产品研发不成功,
你们可以换个工作,
我大概只能从这里跳下去了!”
![]()
最后,
徐文伟没有被扔进大海,
任正非也没有跳楼。
因为他没有辜负任正非的期望,
开发出了华为第一颗,
自己使用EDA设计的芯片SD509。
华为第一代数字程控交换机,
搭载了这颗芯片,
在市场大卖一通,
1995年,销售额就高达15亿。
华为,迎来了光辉岁月,
徐文伟,则迎来了更艰难的挑战。
十年里,
他带着华为芯片设计团队,
开发出几十种芯片。
2004年,
在原有芯片业务基础上,
海思半导体成立,
徐文伟担任创始总裁。
一手打造出华为芯片的江山,
他被誉为“华为芯片之父”。
只是,他在海思没有待得太久,
因为华为开始进军欧洲市场,
可迟迟不见进展,
迫切需要一位“狼性”的引路人,
在全世界相关产品的厮杀中,
为华为夺得一席之地。
欧洲市场对于华为而言,
实在太重要了。
要想进入全球市场、
成为全球性大企业,
欧洲就是一块必须拿下的战略高地。
徐文伟大手一挥,我去!
他赴任欧洲区总裁,
花了三年时间,
通过3G数据卡、
分布式基站等创新产品,
实现了华为所有主力产品,
突破欧洲所有主流运营商。
他成功拿下了海外市场,
站在庆功宴的中央,
徐文伟低调外表之下,
终于难掩他“狼性”的性格,
他说:“没有打不开的市场,
只有打不开市场的人。”
![]()
2011年,
徐文伟从欧洲荣耀归来,
开拓华为新的业务。
他拍板研发下一代数据中心交换机,
2013年,
华为发布全球首款敏捷交换机,
那一天,
聚光灯照耀在徐文伟身上,
他说:
“我相信,这是改变未来的开始。”
那个时候,一切还风平浪静,
但5年后,华为突然遭遇寒冬,
美国的制裁之风来得如此猛烈,
以至于很多人措手不及。
华为何去何从?
艰难无比的抉择,
强压之下的局面。
华为战略研究院就在那会成立,
徐文伟挺身而出,
担当首任院长:
没有别的路可走,
我们要继续挺进到技术无人区!
华为未来5年到10年的路,
要怎么去走,
要怎么确保不会迷失,
要怎样在波云诡谲的博弈中,
存活下来,
这就是徐文伟的任务:
为华为未来寻找正确的方向。
![]()
几年来,
徐文伟提出“华为创新2.0战略”,
推动华为和科研院所的长期合作。
2020年,
美国的打压日趋激烈,
华为到了危险的边缘。
任正非奔走于上海交大、复旦、
清华、北大等国内名校,
为华为后续发展寻求人才和帮助。
当时陪在任正非左右的,
一个是海思总裁何庭波,
另一个就是徐文伟。
危机时刻的陪伴,
展示华为在困境中的坚韧与决心。
2024年,
61岁的徐文伟宣布退休,
这位华为元老级人物,
从加盟华为到挂靴,
33年间,
打造出一个庞大的企业芯片帝国,
为中国芯片产业发展,
做出了艰苦卓绝的贡献。
他被授予过华为最高技术称号,
两次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名单。
这样的人,
他停不下向前奔跑的脚步。
今年8月,
徐文伟担任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
技术创新战略研究中心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为了中国未来的人才培养,
他耳顺之年再次出发,
在为祖国栽种桃李的路上,
继续贡献自己的余生。
![]()
如今,华为在一步步破局,
8月,麒麟芯片重磅回归。
当年迫于国外压力,
台积电无法为华为代加工芯片,
华为“无芯可用陷入绝境”,
麒麟系列一度被称为“最后绝唱”。
但现在,
华为推出全新一代麒麟芯片9020,
它的亮相,标志着突围和重生!
接着9月,
华为罕见披露了昇腾芯片,
它的演进和目标,
就是要做到在世界上算力最强。
每一颗问世的新芯片,
背后都是不为人知的千难万苦,
打破垄断,强势崛起,
中国芯片的突围,
不是运气,是底气。
很多很多年以前,
作为华为芯片领军人的徐文伟,
在开始构造芯片蓝图的时候,
在主持华为第一颗芯片研发的时候,
就在那个时候,
奠定了华为走向世界的技术基石,
也奠定华为永不服输永远拼搏的精神!
华为,
是一个伟大的中国企业,
今天,世人当知,
在这个伟大企业的背后,
站着一位同样伟大的沉默巨人
——华为芯片之父徐文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