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中国组织人事报》发表文章《帮干部卸包袱 为发展蓄动能》,文中提到,近日,吉林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就全省开展的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有关情况进行了介绍:“我们突出快考快核快出快用,坚持考用结合、以考促干,根据2024年度政绩考核结果一次性调整34名不适宜担任现职省管干部,鲜明树立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
吉林省这一举措,推动全省运用政绩考核结果调整干部300余人,充分释放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强烈信号,进一步提振全省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以科学考核体系为基,破除“九龙治水”,实现“一把尺子量到底”。以往考核“九龙治水”、指标分散,难免出现标准不一、导向模糊的问题。吉林省整合34项考核事项为1个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压减指标至122个,构建起上下贯通、三级联动的工作体系。这一改革,不仅解决了多头考核、重复考核的积弊,更让考核标准更加统一、权威,为干部评价提供了清晰、一致的依据,真正实现了“一把尺子量到底”,奠定了“能上能下”的制度基础。
以差异化考核为要,精准“分类赛马”,激发“同台竞技”新活力。干部考核最忌“一刀切”。吉林省区分地方、部门、企业、高校4个领域,差异化设置指标与权重,让职能相近者在同一赛道竞争。此举犹如为不同马群开辟专属跑道,既尊重了不同领域的客观规律,又激发了干部在各自赛道上奋力奔跑的积极性。它体现了考核的精准性与公平性,让实干者得认可、有为者有舞台,为“能进能出”提供了科学依据。
以过程管控为擎,强化“动态监测”,推动“日常经常”抓落实。考核不是年终“一考定终身”,而是贯穿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吉林省选取15项重点指标开展季度监测,对50个地区单位开展半年评估,加强跟踪指导与即知即改。这种过程管控,如同为高质量发展安装“实时导航”,及时校准方向、纠正偏差,推动干部把功夫下在平时、把工作抓在经常。它不仅提升了考核的时效性与指导性,更让“能下”有了过程支撑、“能出”有了动态依据。
以考用结合为魂,突出“结果运用”,树立“实干实效”风向标。考核的生命力在于结果运用。吉林省明确考核等次比例,优秀班子从第一等次产生,果断调整不适宜任职干部,充分彰显了“考用结合、以考促干”的导向。此举让考核不再是“软约束”,而是“硬杠杠”,直接关联干部的“上下进出”。它树立了以实绩论英雄、以贡献定位置的鲜明导向,激励干部锐意改革、担当作为,真正实现了“能上能下”的闭环管理。
吉林省的实践深刻表明: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非但不是简单的人员调整,而是一套科学精准、动态高效的考核评价与用人机制。它以考核改革为突破口,以实干实绩为衡量标准,真正让有为者有位、无为者让位,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活力。这一生动实践,不仅为各地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更再次昭示:唯有以改革勇气完善干部管理制度,方能激发担当作为的磅礴力量,迎接新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来源:中国吉林网长白时评出品
编辑:熊一黎 审校:王伟光
主编:曲翱 监制:陈尤欣
统筹:张燕
点喜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