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遵化金融监管支局以“四新工程巩固提升年”为主线,充分发挥央地协同和四级垂管优势,联合市财政局、农业农村局、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多家单位,聚焦小微企业、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通过五项扎实举措精准发力,推动辖区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金融动能。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正是支局践行“金融为民”初心使命的最好印证。
一、打通筋脉:以“多元联动”破冰融资困境
遵化金融监管支局创新构建“机制链、服务链、宣传链”三链协同体系,建立“政府+监管+银行”三级联动机制,成立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工作专项督导组,对辖内18家银行机构开展全覆盖现场督导。推动银行机构运用“首贷培植”、“三色管理”等举措,为不同行业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小微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推出“食品产业集权贷”、“板栗贷”、“食用菌贷”等12款特色信贷产品。创新“信贷+保险+担保”风险分担模式,大力压缩放款时限。多次开展专项政银企对接会,累计促成授信企业11643家,授信金额超5亿元,切实破解小微企业融资“散、难、贵、慢”难题。
二、暖心服务:以“匠心”打造“遵心”金融品牌
遵化金融监管支局制定《专项行动督导工作方案》,明确“四查四看”工作法开展靶向督导。推动6家银行优化对公开户流程,平均办理时间压缩50%;智能机具业务替代率提升30%;整改服务问题5类,现场测试“首问负责制”落实情况18次。挖掘培育“适老化服务五件套”“张富清党员示范岗”等先进典型,改造无障碍通道3处,新增便民设施5类。推动辖内银行机构开展服务培训18场次,客户服务满意度得到极大提升,“遵心服务”成为百姓口中最暖心的金融名片。
三、精准滴灌:让“金融甘霖”沁入振兴田野
遵化金融监管支局采取“入户访谈+凭据查验+现场勘查”三位一体工作法,逐户核实贷款使用情况,确保资金“放得准、用得好”。督导银行机构建立“一户一档”动态监测机制,运用大数据技术定期评估还款能力,防范挪用风险。针对农户对政策理解不清的问题,指导银行机构推出金融政策入户“两件套”——“明白卡”和“金融帮扶专员”制,提供“一对一”业务指导。今年以来,累计发放脱贫小额贷款150万元,惠及农户100余户,支持东旧寨镇板栗合作社等特色产业发展,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根本转变。
四、荣耀启航:为退役军人插上创业“金翅膀”
遵化金融监管支局主动对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建立“双台账”信息共享机制,梳理形成“重点关注需求名单”并推送至承办银行。会同退役军人事务局共同成立工作专班,完善实施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组织政银企(退役军人)三方联动。督导承办银行提高政治站位,开发匹配的信贷产品,提高审批授信发放效率,做到应贷尽贷。举办专场活动3场,扶持创业项目10余个,退役军人严某依托贷款开办建筑装潢公司,实现年营收翻番,并吸纳5名退役军人就业,形成“一人创业、带动一片”的示范效应。
五、政策进门:让金融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遵化金融监管支局组织辖内各银行机构建立“金融宣讲团”,联合街道办、村委会开展“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活动7场,发放宣传资料上万份。督导金融机构在各乡镇设立普惠金融热线;制作包含各银行信贷产品二维码的“码上融资”宣传折页。创新新媒体宣传方式,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解读政策,触达群众超2万人次。针对老年群体,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自主研制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主题系列短视频,有效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全年辖区非法集资案件同比下降50%,切实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从机制创新到服务优化,从乡村振兴到创业扶持,从政策宣传到风险防范,遵化金融监管支局用扎扎实实的工作成效,展现了金融监管部门的责任与担当。一组组详实的数据,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见证了金融活水如何真正汇入千家万户,浇灌出遵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春天。展望未来,支局将持续深化金融“五篇大文章”实践,以更优质的金融服务、更精准的政策支持、更开放的营商环境,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遵化篇章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