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舞是最好的抗衰药!”
71岁的吴小萍话音未落
便随音乐舒展肢体
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
作为东营锦苑社区居民、
胜利油田黄河钻井退休职工
她不仅以舞蹈丰盈自身晚年
更牵头组建文艺联盟
带领退休老人们在舞台绽放光彩
成为社区公认的“文化带头人”
吴小萍的舞蹈情怀,自幼便深深扎根。父母均为部队文工团成员,家庭艺术氛围的熏陶,让她早早与舞蹈结缘。早年在西北长庆油田宣传队时,她就曾登上西北五省文艺汇演舞台;1983年9月调至胜利油田后,又先后在钻井文工团、钻井运输一大队负责文艺工作,长期组织职工参与合唱、舞蹈赛事,积累下扎实的文艺活动统筹经验。
退休后,吴小萍生活节奏骤然放缓,让她曾一度陷入失落。直到加入老年大学参赛团队,重新站上熟悉的舞台,她才找回生活的重心:“能跳舞,既锻炼了身体,又交到了新朋友,还能和大家为同一个目标努力,日子一下子就充实了。”
2019年,在社区书记邀请与自身意愿的契合下,吴小萍牵头成立“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德艺清柏艺术团”。如今6年过去,艺术团已成长为涵盖舞蹈、模特、书法、器乐、摄影、文创、太极、朗诵8个协会的“大家庭”,成员多为周边小区退休职工,年龄集中在45-55岁,最大成员65岁。“不招住得远的成员,晚上排练完大家能安全回家,我才放心。”吴小萍的细致,让团队成为成员心中的“温暖港湾”。
为保障活动安全与质量,吴小萍制定了清晰规范:各团队每周在社区活动室活动2次,晚间为参赛舞蹈队开放19:00-21:00排练时间;成员需具备基础舞蹈能力且身体健康,参赛团队固定24人(含2名替补)……6年来,团队氛围和谐,鲜有不和谐事件发生。
面对“无专业老师指导”的难题,吴小萍主动破局:线上购买课程,对着慢放视频逐帧抠动作,学会后再手把手教队员;为节省开支,她婉拒高额课费的专业老师,凭多年经验为团队编排节目。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一到排练场,音乐一响,心情就特别轻松。跳舞是一种令人特别愉悦的事情,尤其当有人说‘吴小萍,你从后边看就像18岁’,我就觉着我一辈子最成功的就是身体好,通过跳舞,身材管理的好,没有‘油腻’。”吴小萍笑着说。
这份坚守也换来了丰硕成果:团队连续3年斩获舞蹈大赛一等奖,《一条大河》《永远的赞歌》《唐舞秦韵》等作品广受好评;2025年,《唐舞秦韵》更是一举拿下东营市社会团体优秀作品调研决赛、开发区舞蹈家协会比赛等5项赛事第一名;在全国健身日东营主会场活动中,团队也从众多队伍中脱颖而出,成为3个一等奖获得者之一。
除了参赛,团队还积极投身公益与团建:定期参与“送戏下乡”、承办“欢乐黄河口”大型群众演出,也会组织秋季银杏林拍照、六一儿童节主题活动、赛后聚餐等,让成员在艺术之外收获真挚友谊。
团队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资金短缺是最大难题,买课、购置服装道具全靠比赛奖金,不足部分常由吴小萍自掏腰包补足;队员年龄增长导致灵活性下降,高难度动作受限,她还需时刻警惕中暑、突发疾病等风险;人员筛选时,她也会仔细甄别,排除可能引发纠纷的成员,守护团队正能量。
但这些困难,都在成员的互助与热爱中消解。吴小萍曾因未进食在排练时休克,队员们围拢守护、焦急落泪;搭档郑娟老师腿伤未愈,仍坚持到场指导;癌症康复的队员,也克服身体不适坚持排练……“这些瞬间,让我觉得再累都值得。”吴小平动情地说。
如今71岁的吴小萍,身体硬朗,除曾因血脂偏高服药外,无“三高”困扰。她不仅带领团队发光发热,还主动向社区老人推荐八段锦等适配运动,带动更多人关注健康;团队活动也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多次获街道表扬,目前正计划打造为社区文化扶持项目。
谈及未来
吴小萍已有清晰规划
明年起退居幕后,不再登台参赛
转而专注担任教练
负责抠动作、规范队形
同时做好后勤工作、发掘优秀新作品
“只要还能跳、还能教,我就会一直坚持
把快乐和热爱传递给更多人。”
她的眼中
满是对舞蹈与团队的深情期待
来源|中国山东网记者 郝强 于沚 报道
编辑|陈康
复审|陈吉康
终审|王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