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的涟水】结合涟水博物馆展陈顺序,按照序厅、淮浦人初、楚韵汉风、煮盐春秋、烽火岁月、治水改土、中庭、重教尚文、佛光塔影布展顺序,讲述涟水积淀深厚的历史,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说涟水文物、盐业兴盛、涟水战争、历代乡贤名士、水利成就、涟水传说等,让市民了解涟水,激发观众探索涟水历史的兴趣。
他是涟水走出的学术巨匠,也是我国航测理论与图学原理的重要奠基人。他曾远赴剑桥深造,却毅然归国投身教育;他在战乱中坚守学术,在动荡年代仍不忘科研——他就是罗河教授。
罗河(1904—1988),原名罗润九,江苏涟水县东胡集人。土木工程与测量学家,中国解析航测理论的开创者,唐山工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曾任唐山市副市长、中国土木学会常务理事等职。
求学执教
一生奔赴科教一线
罗河自幼勤学,1922年同时考取北洋大学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最终选择唐山专攻土木工程。1934年起,他回校任教,从讲师一路晋升至教授。1945年被选派至英国剑桥大学进修,1947年学成归国继续执教。
1949年唐山工学院南迁上海,罗河坚决反对并赴京等待解放,后积极推动学校回迁唐山,并担任复校委员会主任。1956年,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科研突破
首创航测解析理论
罗河是我国最早提出用解析方法处理航测问题的学者之一。1950年,他在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年刊上发表《航空测量的数学分析》,首次系统提出解析航测方法。
此后十多年间,他连续在《土木工程学报》《测绘学报》等权威期刊发表多篇重磅论文,构建起以“射线角”为核心的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理论体系,被学界誉为 “自成体系,独树一帜”。
即便在“文革”期间科研中断,他仍在1976年后迅速重启研究,持续发表重要成果,为我国航空测绘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致力图学
奠基共线图算方法
除了航测,罗河也是我国图学原理研究的开拓者。
1948年,他在美国富兰克林学院学报发表《实验数据作共线图》;1953年出版专著《图算原理》,系统阐述共线图算法的理论与方法,成为该领域里程碑式的著作。
荣誉留名
载入中国科学史册
罗河教授的学术贡献与生平事迹,已被正式收录于《中国科学家传略词典》。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更是一位爱国知识分子、教育家,其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后继者。
他以数学解析天空,
用测绘勾勒山河,
他是罗河——
中国航测领域不应被遗忘的名字。
我们怀念他,更应传承他那份求真、务实、开拓、报国的科学精神。
融媒体记者 | 尤 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