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关文镇865户2140名群众,终于拿到了23.82万元集体土地租金。
关文镇纪检干部核对农户相关信息
几个月前,西充县关文镇纪委在梳理“有事找纪检”群众工作台账时发现,会元宫村、关文社区、杜家桥村三个村(社区)的土地租金迟迟未能发放到群众手中,最长的滞留时间已超过五年,群众反映尤为强烈。
“这租金拖了几年了,问就是喊我们等哈、等哈!”
“钱到底在哪里,是不是应该公开?不发给我们,难道是被干部拿去用了?”
为盘清“家底”,还群众一本“明白账”,关文镇纪委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为切口,推动关文镇党委成立由纪检、农业、财务等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对村集体“三资”全面清仓起底。
但由于集体土地租金时间久远、牵涉人员众多、账实争议大,三个村(社区)问题根源错综复杂,让工作专班一时无从下手。
必须迎难而上,解决问题!工作专班定下“一村一策”攻坚方案,推出查、听、核、公“四步工作法”,即先查历年账目、征地资料和各类合同文本;再听取群众意见,深入农户座谈搜集一手材料;实地核查登记、评估、核实资源、资产状况;最后把结果及时向群众公开、公示。
在3个月的时间里,工作专班全覆盖清查三个村(社区)865户1130亩土地租金,涉及金额23.82万元。
摸清“家底”后,推动整改是关键。工作专班采取逐村逐社区建立责任清单,明确责任人,逐一销号。
“有的离职村干部掌握重要信息却不愿意配合;有的担心先发放已到账资金会引来其他村民不满……”针对推动过程中遇到的堵点问题,工作专班通过多次上门以情、理、纪相结合的沟通,同村“两委”班子、村民代表共同制定公平透明的发放领取表和发放进度表,成功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信任。
“2387元,到账了!”杜家桥村70岁的马仕平老人一边眯着眼盯着手机,一边竖着耳朵听村干部读的到账信息,激动得直搓手。
会元宫村的杨天勇,因银行卡变更暂时无法通过“一卡通”发放,村里干部特意跑前跑后,给他办了现金领取手续。“虽然钱不多,可干部们把咱的事搁在心尖上,这股热乎劲儿,暖人!”他攥着246.77元的租金,激动地说。
关文镇监督推动租金发放的实践,是西充县深化“有事找纪检,解决靠组织”的一个生动缩影。今年以来,西充县纪委监委全面梳理县域范围内征地拆迁款、土地租金等资金“躺”在镇村集体账户上“睡大觉”的情况,督促推动各乡镇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精准发放资金。目前,全县已发放该类资金810万余元,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内容来自西充县纪委监委
声明:转载出于宣传服务广大市民、弘扬正义、正气、警示之目的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联系本平台,我们将及时处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