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时候学过的课文《狼牙山五壮士》,使得狼牙山这个名字深深嵌入脑海,对其所在的易县却不甚了解,也想不通鬼子为何会集结3000重兵去攻打那里。长大后查阅资料才知道,易县在抗战时期一直是敌我双方必争之地,日寇从这里取道西南的高村、裴山就可直至塘湖,进入晋察冀根据地第一军分区核心区域。
狼牙山周边已被日伪顽势力瓜分
八路军若控制易县,则保定以西的日伪军据点都在其打击范围内,还可严重威胁日寇华北方面军和华北伪政权驻地——北平。因此,早在1938年2月,晋察冀军区司令兼政委聂荣臻刚刚击退日寇首次大规模围攻,就命令第1军分区司令杨成武率部进入易县,利用敌人大举溃退的机会,扩大根据地防御纵深。
但此时易县在已被多方势力瓜分,除了县城内驻守的日寇和城东、城北两个方向的自卫团、“三义保卫团”等汉奸武装外,还有3股所谓的“抗日武装”。其中实力最弱的是控制梁格庄、下岳各庄一带的九路军,仅200余人,首领是出身当地大户的高洪飞。
九路军思想比较进步
这支“九路军”实际上是“河北游击军第5路军”在易县地区活动的分支,而第5路军系高洪飞的叔爷、河北著名士绅高士一变卖家产组建的抗日武装。高士一长子高万德就是中共地下党员,因此这支数千人的武装早早就接受了中共方面的主张,后来干脆改编加入了八路军。因此,在叔爷的影响下,高洪飞的九路军很快与杨成武合兵一处。
七路、十路都是地主武装
麻烦的是另外两支武装,其一是盘踞塘湖以西、狼牙山以东的“七路军”,首领孟阁臣本是国民党第14军的连长,1937年8月的南口战役中,这家伙被日寇的炮火吓破了胆,脱离部队当了逃兵,途径易县时被当地大地主卢连甫收留。靠着卢的财力支持,他招募溃兵、难民拉起了5000余人的武装。
另一支武装是当地地痞赵玉昆为首的“第10路军”。赵玉昆在全面抗战爆发前就无恶不作,一度被易县国民党政府判处死刑,但就在处决前夜却赶上卢沟桥事变爆发,他趁着县政府和保安团逃跑的机会,串联监狱犯人成功越狱,还抢了县政府库存的200多条步枪,趁乱拉起数千人的队伍,盘踞易县城南至塘湖以北区域,打着抗日旗号四处征兵征粮。
七路军试图投敌被缴械
孟阁臣和赵玉昆这类人物自然不可能真的去与日寇拼命,但杨成武部刚到易县,就在高洪飞配合下迅速消灭了为虎作伥的伪自卫团和“三义保卫团”,彻底震慑了孟、赵所部,他们不得不乖乖表示接受八路军领导。但在随后的岁月里,日寇加紧对敌后根据地的扫荡后,这两个家伙还是反复了。
孟阁臣虽然接受晋察冀军区改编,接受了军区六分区的番号,却始终保持半独立地位,人事、财政等都不受控制,其部下不仅在六分区祸害百姓,跑到其他军分区抢粮,遭驱逐后竟召开全军大会公开大骂八路军。孟的参谋处长马越还携巨款偷偷跑去了北平,并多次出入日寇宪兵司令部,眼看就要联络好率部投敌,聂荣臻只得给杨成武下令,集中一分区主力1、2、3团和骑兵团、特务营,将孟部包围缴械,孟阁臣本人也被公审处决。
十路军首领当了伪军
赵玉昆在当汉奸的路上则走得更远,他的部队一度被编为晋察冀军区冀中军区游击军第三支队;1939年10月,又改编为第五支队。但出身地痞的赵玉昆根本受不了八路军的纪律约束,最终于1940年3月带领着300多部下,400多条枪投降了日寇,并被日寇先后委任为特务队长、保安队长、易县代理伪县长。
赵玉昆叛变之后,多次率部配合日寇的扫荡,杀害抗日军民,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那个陪在鬼子首领身边的瘦高个伪军队长,就是以赵玉昆为原型。日寇投降之后,赵玉昆又投靠了国民党军队,被先后委任为第十一区第四联防区司令、河北省第二总队队长、保安十五总队队长。国民党军队在华北溃败后,赵玉昆更名赵质仑,以商人身份潜伏在北京市苏州胡同七贤里六号。1949年3月,赵玉昆被公安人员逮捕,1950年10月19 日被执行枪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