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贝森特对着镜头表示:“中国是现代世界历史上没见过的国家”,一句话,无数人哗然,贝森特还表示:“中国很独特,美国对付中国很吃力,并且没有更好的办法......”
在之前,美国不是没有遇到过对手,从冷战时期的苏联,到经济鼎盛时期的日本,再到依赖美国安全保护的欧盟,华盛顿总有一套“标准打法”:军事威慑、经济制裁、技术封锁、联盟施压……
对于这些国家,美国的这些手段屡试不爽,往往能在关键时刻扭转局面,可当对象换成中国,这些曾经奏效的策略仿佛打在了棉花上,力量被吸收、被化解,甚至被反弹。
为什么会这样?这主要依靠于“中国模式”的独特性。
与苏联不同,中国不仅军事强大,更是一个完整、庞大且高度自主的经济体。
美国试图用关税大棒打压中国出口,结果中国车企加速出海,半导体自主研发步伐坚定,跨境电商、“一带一路”合作逆势增长。
就像你一拳头打在沙袋上,沙袋没破,自己的手却生疼。
而让美国更加难以应对的是中国的“反制智慧”,你提高半导体关税,我加速国产替代;你试图科技脱钩,我拓展亚非拉市场;你军事围堵,我发展高超音速武器和第六代战机。
中国从来不直接与美国“硬碰硬”,却总能在关键领域形成制衡,2025年大豆订单的暂停就让美国农业州瞬间压力倍增,而这只是中国众多反制手段中的一幕。
中国不是一个容易被定义的国家,它既有强大的国有经济支撑,也有充满活力的民营创新,既坚持独立自主的国防路线,也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
就是在这种政府与市场、开放与自主、坚守与变革之间的平衡,形成了一种西方理论无法简单归类的发展范式。
而最让贝森特这样的美国决策者感到棘手的,可能是中国在压力中持续成长的能力。
美国越施压,中国就越聚焦自主创新,越封锁,中国就越努力开拓新市场、新伙伴。
这种“逆境生长”的韧性,源于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齐全的工业门类、不断升级的科技实力,以及最重要的,我们拥有一个长期稳定、善于战略规划的政治体制。
所以,贝森特所说的“独特”,其实是一种无法被传统西方策略所制约的发展生命力。
它不是暂时的现象,而是一种根本性的、系统性的存在,美国可以继续尝试围堵、打压、分化,但越来越多迹象表明,这些做法效果有限,甚至常常反噬自身。
也许真正需要改变的不是中国,而是美国自己,它的对华认知、它的霸权思维、它对待竞争的方式。
可是正如贝森特所说,“美国不知道如何改变自己”,他们这种霸权主义的思维早已经根深蒂固,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路线问题、心态问题,更是一个时代命题。
中国没有意图取代谁,而是在走一条自己的路,这条路不依赖对外扩张,不依靠军事霸权,而是立足于发展自己、合作共赢,这条路,在美国历史上确实没有见过,或许在世界上也真的没有见过,可是对于如今的世界而言,这条路正是世界所需要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