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厚非,萤石实现了营收增长的“虚火”与利润下滑的“实痛”!
从萤石网络2024年的财务数据,看似勾勒出“营收增长12.41%至54.42亿元”的向好态势,但“净利润同比下滑10.53%至50.39亿元”的反差,直接戳破了增长的“虚火”。这种“增收不增利”的矛盾,本质是“外部市场拓展”与“内部成本管控”的失衡。
从成本端看,三大费用的“激增”成为利润的“吞噬器”:2024年销售费用达8.58亿元(同比+ 26.66%),核心因智能新品处于市场培育期,营销投入大幅加码;研发费用8.14亿元(同比+ 11.35%),虽为长期技术竞争力奠基,但短期直接压减利润;叠加智能家居产品毛利率下滑1.36个百分点至34.02%(占比高拉低整体毛利率至42.08%),“费用增+毛利降”的双重挤压,让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
而2025年一季度“营收增11.59%、净利润增10.40%”的增速放缓,进一步印证了矛盾的延续性:市场需求虽仍在,但公司成本控制能力、运营效率的短板,已成为制约盈利的核心瓶颈。
摄像头失势营收支柱信任危机
智能家居摄像机作为萤石的“压舱石业务”,曾是营收的核心贡献者,但2024年的数据标志着其正式进入“失势期”:销量1831.43万台(同比- 2.80%)、营收29.48亿元(同比- 1.38%)、毛利率降0.97个百分点,且自2021年起营收始终难破30亿元大关,增长陷入“停滞泥潭”。
背后有两大核心冲击:巨头挤压的“外部威胁”:华为、小米凭借“手机+物联网云平台”的协同优势,快速切入智能家居摄像机赛道——前者有鸿蒙生态的设备联动能力,后者有性价比与用户基数优势,直接分流萤石的市场份额;
隐私与质量的“内部崩塌”:摄像头类产品的“隐私泄露”是行业通病,萤石未能幸免——用户摄像头内容被破解售卖、APP被查处等事件,直接摧毁消费者信任;叠加黑猫投诉平台上“产品质量差”(可视门铃2个月故障、摄像头两年3次损坏)、“售后打太极”等98条投诉,品牌口碑持续受损,进一步加剧市场份额流失。
核心业务的“失势”,不仅让萤石失去了营收“基本盘”,更动摇了其在智能家居赛道的“安防标签”优势。
增长亮点难成支柱,赛道天花板已现
为对冲核心业务下滑,萤石发力智能入户、智能服务机器人等新品,但“亮点”背后暗藏“短板”,难以扛起营收“大梁”:
智能入户产品:高增长但低基数:2024年销量增27.73%、收入增47.87%至7.48亿元,但营收占比不足14%,且依赖“低基数”红利;更关键的是,中国智能门锁市场已进入成熟期(2024年销量1747万套,同比- 3%),行业增速放缓,萤石想要持续高增长,需突破“存量竞争”的红海;
智能服务机器人:高增速但低体量:虽以265%的增速实现1.65亿元收入,但体量过小,对整体营收贡献微乎其微;且清洁机器人赛道已形成“追觅、石头”等头部品牌垄断的格局,萤石作为“后来者”,在吸力、清洁效果等核心指标上存在差距,短期内难破竞争壁垒。
新品的“增长乏力”,暴露了萤石在“第二增长曲线”培育上的短板——未能找到既符合自身优势、又具备高增长潜力的赛道,难以抵消核心业务的下滑压力。
“2+5+N”规模假象转化困境
萤石自2013年依托海康威视布局C端以来,生态体系从“1+4+N”升级为“AI +萤石物联云”双核驱动的“2+5+N”,看似构建了“全场景闭环”:截至2024年底,全球100 +数据站点、IoT设备接入超3亿(视频类2.5亿),物联网云平台收入破10亿(占比19.49%,同比+ 22.87%)。
但生态的“规模”并未转化为“商业价值”,核心问题在于“用户黏性不足”与“付费转化低”:
尽管“2+5+N”兼容2000 +第三方设备,但跨品牌联动功能缺乏“不可替代性”,用户难以形成“依赖感”;
2024年C端增值服务(5.16亿元)与B端开发者服务(5.36亿元)收入持平,但C端付费率从2022年10.78%降至2024年9.72%,B端付费率仅3%左右——这意味着,萤石的生态只是“铺了量”,却未找到“让用户愿意付费”的核心价值(如差异化的AI服务、场景化的联动体验),生态优势沦为“表面文章”。
巨头围猎下的生存焦虑,技术与品牌双陷困境
当前智能家居赛道已进入“巨头博弈期”,华为(鸿蒙智联超千万设备)、小米(全球出货超2亿台)凭借“生态协同+品牌影响力”占据主导地位,萤石虽有“海康系”安防技术沉淀,但在“综合竞争力”上差距明显:
技术投入不足:在大模型等关键技术领域,萤石3.5亿元的投入与其他企业“几十上百亿”的规模相比,显得微不足道,直接影响产品智能化水平(如摄像头AI识别、机器人路径规划);
品牌形象受损:除了隐私与质量投诉,用户还反馈萤石云“广告过多”“PC端功能付费壁垒”“录像卡顿”“付费后功能不支持且不退款”等问题,进一步削弱品牌好感度——在“体验为王”的智能家居赛道,品牌形象的受损,等同于丧失用户选择的“优先级”。
萤石网络的破局关键
萤石网络的“荣耀”源于早期安防技术积累与物联网布局,而“荆棘”则是成本、产品、生态、竞争的多重矛盾叠加。想要在智能家居赛道“突出重围”,需聚焦三大核心方向:
成本与质量双管控:优化销售费用结构(减少低效营销),提升研发投入的“精准度”(聚焦AI、隐私安全等核心技术);同时建立更严格的品控与售后体系,修复用户信任;
核心与新品双升级:推动摄像头业务“高端化”(如强化AI安防、隐私加密功能),突破30亿元营收瓶颈;加速智能入户产品“规模化”(拓展ToB地产合作),提升智能机器人“核心性能”(对标头部品牌补短板),打造真正的“第二增长曲线”;
生态从“铺量”到“提质”:放弃“兼容数量”的盲目扩张,聚焦“场景化价值”(如家庭安防闭环、老人/儿童看护场景),通过差异化的AI服务提升用户黏性,推动付费率回升——只有让生态“有价值、能盈利”,才能真正构建竞争壁垒。
在智能家居行业“马太效应”加剧的当下,萤石网络若不能快速解决“利润下滑、核心失势、生态低效”的问题,恐将从“赛道大将”沦为“边缘玩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