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真是让人难以接受!
2
全红婵才刚刚踏入暨南大学校园三天,网络上就已经有人按捺不住,开始对她评头论足!
3
这位年仅18岁的世界跳水冠军,为祖国赢得了无数荣耀,如今只想安心完成学业,像普通学生一样过一回真正的校园生活,怎么就这么难被理解?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4
全红婵入学风波
5
2025年9月13日,阳光洒落在暨南大学的林荫道上。全红婵身穿一件素色短袖和一条简约牛仔裤,安静地穿行在熙熙攘攘的新生人群之中。
6
她没有张扬,也没有特殊待遇,只希望低调完成报到流程,像每一位刚入学的年轻人那样,悄悄开启人生的新阶段。
7
可惜,这份平静很快被打破。
8
在注册处,有同学一眼认出了这位熟悉的面孔,瞬间吸引了周围人的目光。
9
面对突如其来的关注,刚满18岁的她略显羞涩,轻声打了招呼后便匆匆离开,手中紧握着刚刚领取的学生证与入学礼包,仿佛那是她新生活的象征。
10
开学典礼当天,全红婵换上了学校统一发放的明黄色T恤,作为新生代表端坐在第一排。
11
当校长念出她的名字时,全场爆发出热烈掌声。
12
她立刻起身,郑重鞠躬致意,动作干净利落,透着一股属于运动员特有的认真与克制。
13
能明显看出她有些紧张,手指不自觉地揉捏着衣角,但眼神中的真诚却毫无遮掩。
14
体育学院院长苏炳添也专程到场,亲切地与她交谈。作为同样从赛场走来的顶尖运动员,他深知全红婵这些年背后承受的压力与付出的代价。
15
两人之间的对话没有客套,更像是前辈对晚辈的一次贴心叮嘱,温暖而自然。
16
全红婵还特意从家乡带来特产赠予苏炳添,并将她在巴黎奥运会期间穿着并亲笔签名的比赛服捐赠给学院收藏。
17
那件战袍承载了她站上最高领奖台的光辉时刻,整个交接仪式庄重又感人,洋溢着传承的力量。
18
谁也没料到,这些本应温馨的校园片段被传上网后,评论区的氛围悄然转变。
19
有人质疑她体型变圆润,更有甚者直言她“不像运动员”,甚至拿她外貌调侃,说她神似歌手伍佰,言语中充满戏谑。
20
更恶劣的是,个别网红公开发文嘲讽,称她当年夺冠纯粹是因为身体未发育、压水花占便宜,字里行间尽是轻蔑与不屑。
21
这些刺耳的声音如潮水般涌现。曾经被誉为“跳水奇才”的少女,一夜之间竟成了舆论攻击的目标。
22
可事实,果真如此不堪吗?
23
体重遭质疑
24
目前,18岁的全红婵身高1米60,体重48公斤。
25
回顾四年前东京奥运会,那时年仅14岁的她身高仅为1米43,体重38公斤。
26
这样的成长变化,在青春期少年少女身上再正常不过,却被某些人当作攻击的把柄。
27
熟悉跳水项目的人都知道,运动员对体重的控制极为严苛,通常波动不能超过一公斤。
28
而全红婵在这方面始终保持着极高的自律标准,从未有过丝毫松懈。
29
她的启蒙教练陈华明曾透露,全红婵每天要称重十余次,体重管理精确到克,几乎达到了医学级监控的程度。
30
就连跳水名宿高敏也曾指出,发育期是每位跳水选手必须跨越的难关。
31
身体的变化直接影响空中姿态、动作完成度以及入水效果,这并非仅靠意志力就能完全掌控的挑战。
32
营养专家范志红进一步解释,运动员的体重变化涉及遗传基因、长期高强度训练带来的代谢影响,以及科学饮食调控等多重因素,绝不能简单归结为“不够努力”。
33
除了身材问题,还有人质疑她的学历背景,认为她文化水平低,不该进入大学学习。
34
甚至误以为体育特长生可以不经考试直接入学,这种说法显然缺乏基本了解。
35
事实上,全红婵在体校和省队训练期间,从未中断文化课程的学习。
36
由于日常训练时间密集,学校专门安排教师上门授课,她本人也会利用休息时间参加线上课程,一点一点补全知识体系。
37
最终顺利完成了中学阶段全部学业,取得了毕业资格。
38
随后,她凭借“国际级运动健将”的荣誉称号,依据国家相关政策通过免试途径进入暨南大学。
39
整个过程完全合规合法,根本不存在所谓的“走后门”或“特权入学”。
40
而她一路走来的跳水生涯,更是充满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坚持。
41
7岁那年,因展现出出色的协调性与胆识,被教练选中进入湛江市体校练习跳水,从此开启了她的竞技之路。
42
14岁时,她在全国赛事中崭露锋芒,一举夺得冠军,正式进入公众视野。
43
进入国家队不到一年,就在奥运舞台上摘得金牌,震惊世界。
44
截至目前,她已征战两届奥运会,斩获三枚金牌,并多次问鼎世锦赛、世界杯等国际大赛冠军。
45
每一项荣誉的背后,都是无数次翻腾、入水、受伤、康复的循环往复。
46
比如在今年5月,她因旧伤复发导致腰部剧痛,不得不退出重要赛事。
47
那种拼尽全力却无法登台的无奈与遗憾,恐怕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真正体会。
48
她的父亲全文茂是一位地道的农民,曾在采访中坦言:希望女儿即使未能继续夺冠,也能得到社会的理解与包容。
49
如今看来,这份朴素的愿望竟显得格外沉重。
50
而全红婵自己曾在一次访谈中低声问道:“如果我不跳水了,大家还会喜欢我吗?”
51
这句话背后,藏着一个年轻女孩长久以来承受的心理重压与身份焦虑。
52
别苛责成长的她
53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网络争议,暨南大学并未多做回应,而是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坚定支持。
54
学校专门为她设立了“二沙精英班”,学制最长可延至八年,充分考虑其职业发展节奏。
55
课程设置灵活调整,配合她的训练与比赛安排,确保学业与事业双线并进。
56
与此同时,在全红婵社交平台的评论区,越来越多温暖的声音开始浮现。
57
有网友留言表示:“不管胖瘦,她都是那个让国歌响彻奥运场馆的女孩。”
58
也有人感慨:“现在看到她像个普通人一样生活,反而觉得更加真实、可爱。”
59
可这些善意,真的足以抵御那些恶意言论带来的伤害吗?
60
其实不只是全红婵,从刘翔到吴艳妮,再到如今的她,我们似乎总习惯对运动员投以极端的情绪。
61
当他们站在巅峰时,我们奉若神明;一旦状态起伏,或只是像普通人一样生活、成长,质疑声便铺天盖地而来。
62
很少有人愿意去想,他们常年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牺牲了童年、青春与正常生活,换来一次次为国争光的机会。
63
全红婵把自己的黄金岁月全部献给了跳水事业。
64
当同龄人在教室谈笑风生、在操场上自由奔跑时,她正在跳板上反复练习同一个动作,一遍又一遍。
65
如今,她不过是想弥补那段错过的校园时光,安静地读一本书,听一堂课,体验一种属于普通女孩的生活方式。
66
这样的人生选择,有何不可?
67
也许,是时候让我们学会以更平等、更温和的目光看待运动员。
68
不必在他们辉煌时过度神化,更不应在他们尝试转型或正常成长时轻易否定。
69
全红婵早已用一枚枚沉甸甸的金牌,为国家赢得尊严,也为亿万国人带来激励与感动。
70
现在,或许轮到我们以最基本的尊重与善意来回馈她。
71
衷心祝愿全红婵能够安心完成学业,稳步投入训练。
72
无论未来她选择继续冲击更高难度的动作,还是探索新的职业方向,开启不同的人生篇章,都理应获得平等对待与真诚祝福。
73
因为她早已用无数个日夜的汗水与坚持证明——她值得这一切。
74
结语
75
愿我们都能以更平和的心态看待全红婵的选择,给予更多鼓励,减少无端指责。这份支持不仅源于她曾为国家赢得的荣誉,更因为她是一个正在努力成长、认真生活的年轻人。
76
参考文献:1.南充政法:《全红婵入学了,院长是苏炳添!》2025-09-16 2.济宁新闻:《全红婵到暨南大学报到,给院长苏炳添送了一份特别“礼物”》2025-09-16 3.环球网:《全红婵现身!回应退赛原因……》2025-05-25
77
78
79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