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逛超市路过零食区,总会有那么几包东西明明不在购物清单上,却忍不住伸手拿起来——不是意志力不够,实在是那些零食包装设计太会“勾人”了,光看着就忍不住咽口水。仔细琢磨了下,这些让人“一看就馋”的食品包装设计,其实都悄悄做对了三件事,没什么复杂的大道理,却特别戳人的食欲。
第一件事,绝对是把“好吃”两个字直接拍在你眼前,不玩虚的。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很少有食品包装会藏着掖着自家东西长啥样了?以前买饼干,包装上就印个卡通图,拆开才知道实际的饼干有没有那么多巧克力豆;现在不一样了,你看那些曲奇包装,恨不得把镜头怼到饼干上,酥到掉渣的纹路、裹满糖霜的边角,连巧克力融化后流心的痕迹都拍得清清楚楚,就差没让你闻到香味了。还有水果干,透明窗口里能直接看到果肉的颜色,橙干的透亮、芒果干的厚实,比任何文字都管用——毕竟人吃东西先看“卖相”,食品包装上的食物越真实、越有细节,就越容易让人联想到“咬一口会是什么味道”,馋虫自然就被勾出来了。我上次就因为看到一包草莓干的包装,里面的果肉红得发亮,还带着点晶莹的糖霜,明明刚吃过饭,还是忍不住买了,拆开尝的时候,居然和包装上看起来的口感差不多,这种“所见即所得”的踏实感,下次再看到还会想拿。
第二件事,是用颜色“挠”你的食欲,不是乱堆颜色,而是精准踩中你对食物的联想。你想想,看到橙色和黄色,是不是会自动想到橙子、芒果、芝士这些甜甜的、香香的东西?所以很多果汁、奶酪棒的包装都爱用这两种颜色,暖乎乎的,看着就有幸福感。而巧克力、咖啡这类偏浓郁口感的食物,包装大多是深棕色、焦糖色,自带一种“醇厚”的感觉,好像能闻到可可的香味。最有意思的是那些辣味零食,几乎都会用红色做主色调,有的还会加一点点亮黄色点缀,红色让人想到辣椒的热烈,黄色又带出一点食欲,两者一搭,哪怕不吃辣的人,看到都会觉得“这东西肯定很够味”。我之前帮朋友买零食,本来对辣条没兴趣,结果被一包红底黄字的包装吸引了,总觉得那颜色在说“超好吃,快试试”,最后果然没忍住。
第三件事,是悄悄拉近和你的距离,让你觉得“这就是给我准备的”。现在很多包装不搞花里胡哨的设计,反而用很亲切的语言,比如饼干包装上写“下午三点,配茶刚好”,或者坚果袋上印“追剧的时候,别吃太快哦”,这些话不像广告,反而像朋友在提醒你,一下子就觉得这包东西和自己的生活有关系。还有分量设计,比如小包装的薯片,上面印着“一人食刚好,不浪费”,哪怕你只是想偶尔解馋,也不会觉得买一大包有负担。我同事就总买一种小包装的牛肉干,她说每次看到包装上写的“加班饿了,来一块”,就觉得特别贴心,好像厂家知道她经常加班一样,久而久之,就成了固定回购的款。其实这种亲切感很重要,毕竟吃东西是件开心的事,包装要是能让你觉得“懂我”,自然就更容易产生好感,哪怕只是第一次见,也会想试试。
说到底,“一看就馋”的食品包装设计,从来不是靠多华丽的设计,而是抓住了人对食物最本能的期待——想看到真实的样子,想被舒服的颜色吸引,想感受到贴心的细节。就像有时候路过面包店,看到透明橱窗里摆着刚出炉的面包,哪怕不饿也想进去买一个,食品包装其实就是把这种“橱窗效应”搬到了货架上,用最简单的方式,勾起你心里那点想吃的小欲望。下次再被某包零食吸引,不妨看看它是不是也做对了这三件事,说不定会发现,原来让人“馋”的秘密,其实这么简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