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近日,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人民银行等9部门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内容涉及扩大医疗领域开放试点、放宽中高端医疗领域市场准入、培育面向国际的医疗市场等多项卫生健康分工,释放出多重积极信号。
卫生健康工作与群众生活联系紧密,新时代的卫生健康工作者不仅要从行业发展的角度理解这份文件,更要站在“国之大者”的高度,以更开阔的视野、更主动的作为,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服务消费是促进民生改善的重要支撑,也是消费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健康服务是服务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旅、体育、养老、科技、金融等产业深度融合。《若干政策措施》给卫生健康工作带来更多新的发展机遇:“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将有效增加优质服务供给,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推动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放宽中高端医疗、休闲度假等领域市场准入,减少限制性措施,吸引更多外商投资、民营资本进入”,为社会办医,特别是在高端医疗、特色专科、康复护理、健康体检、医美康养等细分领域创造了更优质的政策环境;鼓励数字创新、强化金融支持、推动跨界融合等一系列举措,不仅为健康服务业打开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深刻体现了国家以扩大内需为抓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的战略考量。
《若干政策措施》提示,卫生健康工作早已超越传统医疗范畴,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成为服务消费、拉动内需、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力量,需要打开广阔的视野、拿出更多具体的行动,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卫生健康行业的政策制定者不仅要管好行业,也需从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出发,关注人口老龄化、生育政策调整带来的长期护理、普惠托育等新需求,提前布局相关服务能力建设。同时,主动思考如何将医疗服务嵌入社区、商圈、景区,如何与文旅结合发展健康旅游、与体育结合推动运动康复、与科技结合发展智慧医疗,让健康不再局限于医院围墙之内,而是融入日常生活场景,真正实现“健康就在身边”。
医院管理者不仅要懂医疗,还要懂内部运营、懂民生所需、懂科技趋势,探索开展家庭病床、上门巡诊、延续护理等延伸服务,推动开设周末、节假日和夜间等时段的“弹性门诊”服务,延长服务时间,方便上班族、学生就医;创新开展“健康进社区”“义诊进乡村”等活动,将优质资源送到群众家门口,让医疗工作走出医院围墙;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借鉴优质服务模式,吸引国际顶尖医疗人才,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医学教育和科研国际合作。
医生不仅要会治病,还要参与健康管理、慢性病干预、康复护理等全链条服务,拓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实践,主动学习新技术,了解AI辅助诊断、可穿戴设备、数字疗法的发展趋势,将相关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提升诊疗效率和精准度;熟练使用远程会诊、在线问诊平台,为行动不便的患者、偏远地区的群众提供便捷服务;积极参与健康科普工作,利用各种媒体平台传播权威健康知识,帮助群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升健康素养水平。
市场准入放宽、新业态新模式涌现,对现有监管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鼓励创新与保障安全、规范服务与防范风险之间取得平衡,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是监管部门面临的严峻挑战。尤其要防止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导致服务公益性弱化。对此,监管要同步加强,制定配套细则,牢牢守住公益性底线,防止过度商业化侵蚀医疗本质,强化对医疗质量、服务价格、数据安全的监管,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及时纠正错误倾向,确保政策红利真正惠及群众和机构。同时,强化政策引导,推动资源下沉,让基层和偏远地区群众也能共享发展成果。
扩大服务消费,最终是为了让群众享有更优质、更可及、更公平的健康服务。新时代的卫生健康工作者,既是健康的守护者,也是改革的参与者、发展的推动者;既要以开放之姿拥抱变革,激发市场活力,也要以审慎之态守住底线,做好民生保障,为人民幸福生活筑牢健康根基。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文:叶龙杰(媒体人)
编辑: 杨真宇
校对:李诗尧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