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亚洲杯,中国女篮在主场翻了车,半决赛输给日本,被挡在决赛门外,最后只捞了个第三,既定目标没完成,球迷的失望可想而知,但这届比赛的槽点实在太多,最出圈的无疑是2米26的张子宇,本来被视作中国女篮的“核武器”,结果却被日本队的小个阵容按在地上摩擦,这反差要多大有多大,张子宇不仅没打出杀伤,还被拿捏得死死的,成了舆论口中的“拖油瓶”,这事儿可真不只是一场意外
说到张子宇,很多人想当然地觉得有身高就是无敌,毕竟历史上姚明的身高曾是横扫亚洲的底牌,不是高举高打搞定一切吗,现实啪啪打脸了——张子宇防大个能占点便宜,遇到日本这种疯狂换防、速度飞快的小个团队,完全被孤立无援,全场被消耗得脱节,她想往三秒区挤,直接被小个子围堵,还不如说是被“卡在原地”,进攻空间被极限压缩,想要让球,她还连传球都显得生疏,一整个窒息操作,难怪球迷心态瞬间爆炸
来看场上的细节,打尤文图特那场热身,杨舒予和韩旭合力轰下40分,带队赢球,反观张子宇,出场18分钟,运动战只拿6分,罚球搭着才8分,还只有3个篮板,全场0助攻,还不如替补陈明伶的贡献大,最离谱的是,上半场9分钟就4次失误,无论是自己接球脱手还是传球出界,尤文随便一个内线就能顶住她,张子宇只能尴尬地站在原地看队友操作,她自己打不出存在感
其实早有人说,张子宇的吨位和移动已经拖慢了球队攻防转换的节奏,这队伍原本就不是拼绝对身高和体重的风格,快、准、灵是命门,偏要塞个速度偏慢的大高个,不仅搅乱防守协同,进攻端也没搞出效果,最怕的局面真的来了:张子宇成了“自带体系Bug”的进攻短板,对手照葫芦画瓢地用敏捷大前+强硬小个轮番消耗,结果张子宇基本被废掉
球迷看比赛最怕什么?最怕一厢情愿地给球员加Buff,觉得“下个姚明”就是篮下暴君,现实却是,被10公斤重的自己拖着跑,篮板球落点都被日本人算到,根本跳不起来,抢不过小个球员,进攻端被夹击还传不出绝佳球,助攻、移动、持球突破这些最基础的球星技能包一样没摸全,这可不是一两场球的失常,这是真正体系融入上的问题,更是技战术细节的硬伤,和她能不能成为未来巨星完全是两码事
当然,也不是说张子宇毫无价值,2米26的天赋放到哪里都是稀缺,但只会吃低位单打这套,在现代女篮快节奏、全空间的体系下基本就是“上古巨兽”,联盟身高再高,战术地位没变成核心,反而成为被针对的对象,别说日本,就连欧洲一般俱乐部的内线都能限制她,这明明是“下限不及格”,她的数据一摆出来,场面就很尴尬,难怪球迷在社交媒体各种提问吐槽,甚至“点赞回怼”教练组的用人决定
此时此刻,有人把矛头指向宫鲁鸣,说他还在力挺张子宇是“未来巨星”,这显得既无知又固执,其实这点并不稀奇,球员成长看天赋也讲赛场适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