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沙特王储与到访的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在利雅得签署了一项历史性共同防御协议。协议明确规定:对任一国家的攻击都将被视为对两国的侵略,且涵盖“所有军事手段”。
这一举动被外界解读为沙特首次获得巴基斯坦的核保护伞,意味着中东安全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转变。沙特王储此次公开“选边站队”,让美国、以色列和印度三国同时感到不安。
沙特此次战略转向的直接原因,是对美国安全承诺的信任危机。这场危机的导火索是9月9日以色列对卡塔尔首都多哈的空袭。
当天凌晨,15架以色列F-35战机穿越阿拉伯半岛上空,向多哈北部一处建筑发射约10枚远程导弹。空袭造成5名哈马斯成员和1名卡塔尔安全人员死亡。
令人震惊的是,卡塔尔花费数百亿美元购买的美国爱国者防空系统在袭击中毫无反应。驻卡塔尔的乌代德美军基地距离爆炸点不到30公里,美方却是在空袭发生约10分钟后才联系卡方。
这种“既知情又放行”的态度,让沙特看清了美国安全承诺的可靠性。
沙特的决策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基于深层次战略考量。沙特长期以来依靠美国提供“安全保障”和“战略稳定”,但近年来美沙关系已经出现微妙变化。
美国推进“印太战略”,准备“有序撤离”中东地区,这让沙特不得不寻找其他安全保障途径。
沙特官员表示,这次与巴基斯坦签署双边军事同盟协议,实际上是沙特对美方所谓“安全承诺”投下了不信任票。
巴基斯坦作为伊斯兰世界唯一拥核国家,在此次协议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据悉,巴基斯坦拥有大约170枚核弹头,同时还拥有足以覆盖以色列本土的中程弹道导弹。
沙特官员向英国路透社记者透露,根据共同防御协议,巴基斯坦将有义务向沙特提供“核保护伞”。巴基斯坦军队和工程技术人员将深度参与沙特境内的大型战略武器基地和多型远程战略武器实战化部署。
这对沙特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大大提升了沙特的战略威慑能力,也降低了沙特对美国核保护伞的依赖。
沙特的这一举动让美国、以色列和印度三国同时感到不安,反应强烈。
美国感到最为尴尬。中东安全体系原本是其核心输出,如今沙特用一份协议宣布:我们会继续买你的武器,但不再等你的保证。
以色列意识到沙特已不再是潜在盟友,而是潜在的对手。以色列原本以为能将其拉入“反伊朗轴心”,如今反被甩在圈外。
印度反应尤为强烈。印度和巴基斯坦向来关系紧张,今年5月两国还爆发过冲突。如今沙特明确表态“谁打巴基斯坦就是打沙特”,让印度感到严重不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