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牛可心
近日,上海多所中小学的学生午餐中出现问题。一道虾仁炒蛋因被学生普遍反映“有臭味”而被临时撤换,学校以饼干、面包作为替代。多家涉事学校的家长表示,并未收到校方对此事的明确说明,而涉事餐品的供应商均为上海同一家公司。目前,徐汇区教育局回应称正在调查此事。
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不少家长进一步反映,该公司的配餐长期存在质量问题,包括菜品品质差、异物频现、油炸食品过多等,且相关问题“投诉后未见实质改善”。 而就是这样一家“业务覆盖全市的5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截至2024年日供餐量超50万份,获评中国团餐百强企业资质”的校园餐供应商,在屡遭投诉且未见实质改善的情况下,却是上海校园餐招标中的“常胜将军”。两者之间的巨大反差,不禁让人质疑现行招投标机制是否真正将学生与家长的体验纳入评价体系。
回到此事件中来,尽管企业方面回应称“仅部分批次虾仁存在细沙,无其他食品安全问题”,但众多学生反映的“有臭味”现象,与该说法明显不符。企业是否做到了严格品控、规范流程,是否存在隐瞒或淡化问题的行为,这些都需要监管部门给出权威答案。
每一份校园餐,都承载着家长让孩子吃得安全、健康的基本愿望。若企业无法保证质量,就应建立起有效的退出机制;若监管存在漏洞,就应及时补上;若学生“吃不下去”,学校就应该及时向企业反馈并做出整改。正如一位家长所说,“我们只希望孩子吃上一顿安心、健康的午饭”,这不应是一种奢求。
当前,监管部门不仅要尽快查明事实、回应家长关切,更应以此为契机,全面审视和优化现有的供餐企业遴选及监督机制。建立起真正透明、问责严格、能进能出的管理闭环,让学生和家长的声音被“被听见”、“被重视”,才能真正守住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