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神木市秉持寓管理于服务中的发展理念,不断优化城市服务体系、完善便民设施布局,全力打造更有温度、更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让民生福祉持续惠及更多群众。
在神木市迎宾广场的城市驿站内,市民薛颖像往常一样坐在书桌前阅读书籍。这座集阅读休憩、便民服务于一体的城市驿站,不仅为她打造了静谧舒适的文化空间,更让日常阅读需求得到便捷和满足,成为她生活中传递温暖的“固定补给站”。
市民薛颖在迎宾广场城市驿站阅读 陈静仁摄
“我经常来这里看书,驿站内的书籍种类特别丰富,文学、科普、生活类书籍一应俱全,环境安静又整洁,对我们这些喜欢看书的人来说,真是解决了‘找地方读书难’的问题,太方便了。”薛颖向记者分享着自己的感受。
这座收获市民好评的城市驿站,正是神木市聚焦民生需求、优化城市服务的重要载体,其中迎宾广场城市驿站为二层框架结构,占地面积158.53平方米,建筑面积255平方米,一楼设有警务室、城管工作室、母婴室、便民服务室等功能区域,二楼配备共享书屋、宣讲活动室及健康服务室。自2023年启用以来,该城市驿站有效解决了此前功能性用房标准不统一、管理混乱等问题,核心目的是为外卖骑手、快递员、环卫工人等一线群体及过往市民,提供“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累可歇脚”的暖心服务,让城市服务更有温度。
神木市城市管理执法局系统工会主席、党政办主任苗伟介绍:“目前,神木市已开放运行12座城市驿站,环卫工人、执勤队员等一线劳动者及过往市民,均可在此歇脚休憩,切实感受城市发展的民生‘温度’。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密驿站布局,重点在居民区周边新增站点,并拓展多元便民服务,让民生实事更贴合群众需求。”
神木市的便民服务不仅停留在“室内保障”,更延伸到“街头烟火”中,用接地气的举措解决群众日常需求。近期,各类瓜果进入成熟季,商贩白建平在便民摊位上摆放的水果种类愈发丰盛,路过咨询、选购的市民络绎不绝,看着热闹的摊位,他的脸上满是喜悦。
“麟时摆”摊主白建平整理摊位 陈静仁摄
“自从这个便民摊点设立后,我们这些商贩的变化可太大了!以前是‘打游击’,推着车子到处跑,总担心违规经营,心里一点儿不踏实。”白建平指着身边统一规格的摊车说,“现在好了,有了这‘标准家当’,风吹不到、雨淋不着。关键是定点定时经营,生意比以前稳定多了,收入也跟着提高了!”
“以前想买点新鲜瓜果,要专门跑一趟菜市场,现在小区附近就有便民摊点,水果新鲜又实惠,出门遛弯儿就能顺便买回家,真是太方便了!”市民刘英的话,道出了众多群众的真切体验。
群众的便利源自城市管理部门的精心谋划与主动作为。为有效平衡城市管理与民生需求之间的关系,神木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坚持问需于民,秉持合理选址、便民服务的原则,充分结合城市实际情况,化“堵”为“疏”,合理规划城市空间资源,着力打造了“麟时摆”服务品牌——通过统一规划流动商贩经营区域、经营时间,设置便民摊点群、夜市集中区,助力提振城市“烟火气”,持续激发城市活力。
2023年以来,神木市已设置15处“麟时摆”便民摊点,包含147个便民摊位,全部搭设遮阳棚并配备餐车和摆台;同时设置29处便民疏导点,共有摊位206个。这些摊点主要供流动摊贩和菜农集中售卖食品、瓜果蔬菜等生活物资,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市民日常生活购物需求,也为流动摊贩提供了合法稳定的经营场所。
“我们始终将民生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便民上做‘减法’,简化审批手续,推行柔性执法和一线工作法,让办事更便捷、执法有温度;在服务上做‘加法’,实施城市驿站、便民摊点、公共停车场等一批民生工程,切实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在效能上做‘乘法’,依托智慧城管平台,精准响应、高效治理,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神木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局长李光斌表示。
神木城市管理智慧平台 陈静仁摄
记者 陈静仁 李杰
编辑 谢婷 校对 拓智慧 责编 李治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