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以色列上周二(9月9日)对卡塔尔发动军事袭击后,沙特阿拉伯与拥有核武器的巴基斯坦于本周三(9月17日)在沙特首都利雅得正式签署共同防御条约,明确规定:“任何针对两国中任一方的侵略行为,都将被认定为对双方的共同侵略”。
这是卡塔尔遇袭后,海湾阿拉伯国家达成的首份重大防务协议。
据美联社、半岛电视台证实,此次签约仪式由沙特阿拉伯王储兼首相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与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共同主持,两国官方均强调协议旨在“深化防务合作、强化联合威慑能力”。
虽然协议的文本中未直接提及“核武器”,但一名沙特高级官员向《金融时报》透露,协议将“根据具体威胁,动用所有必要的防御与军事手段”,这种表述被解读为暗示巴基斯坦可能为沙特提供核保护。
美国阿富汗和解事务特别代表扎尔梅·哈利勒扎德对此表达担忧,他在社交平台上指出:“巴基斯坦的核武器及投送系统可覆盖整个中东,包括以色列,且其正研发能抵达美国的武器系统,此时签署协议无疑加剧了地区风险。”
沙特曾资助巴核计划
沙特与巴基斯坦的合作早有历史根基,上世纪60年代末,巴基斯坦就曾派兵赴沙特,协助守护麦加、麦地那两大伊斯兰教圣城;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沙特为防范伊朗,进一步加强与巴基斯坦的安全协作。
巴基斯坦退役准将费罗兹·哈桑·汗在其著作《吃草:巴基斯坦核弹的诞生》中披露,沙特曾提供“巨额资金援助”,帮助巴基斯坦在国际制裁期间维系核项目。
2007年维基解密曝光的美国外交电报也显示,巴基斯坦外交官曾提议与沙特联合推进武器项目,由巴方担任“中东安全保护者”。
但巴基斯坦始终奉行“核政策模糊化”原则,其核监管机构(国家指挥局)尚未对此次协议发表评论。伊斯兰堡安全分析师赛义德·穆罕默德·阿里在本周四(9月18日)指出:“巴基斯坦的常规军事力量已足够保障沙特安全,未必需要动用核选项”。
剑指以色列军事扩张
协议签署的时间节点颇具深意,自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袭击以色列后,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已蔓延至伊朗、黎巴嫩、叙利亚、也门等多国,上周对卡塔尔的袭击更引发海湾国家警惕。
外界普遍认为,沙特与巴基斯坦此时结盟,意在向以色列释放“勿轻易动武”的信号。
面对沙特和巴基斯坦签署的共同防御条约,以色列未回应媒体问询;长期作为海湾国家“安全支柱”的美国,其国务院也保持沉默。
巴基斯坦的邻国印度则表现出关切,印度外交部周四表示:“将全面评估该协议对本国安全及地区、全球稳定的潜在影响。”
伊朗外长阿巴斯·阿拉格齐周四还专门致电沙特外长,就此次防务协议交换意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