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崂山北宅,很多人会想到樱桃节,会想到大崂樱桃谷,北宅可不止樱桃。记者从青岛崂山区9月18日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获悉,涵盖12个村庄1.2万余人,整合大崂樱桃谷与五里溪谷,构建“一轴携两心、两谷十二珠”发展格局的百果溪谷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片区,已逐步打造成集绿色生态与富民强村于一体的省级农文旅融合片区,让乡村振兴的红利看得见、摸得着。
新增千个停车位
乡村振兴片区打造,要让环境更美、设施更便利,村民生活品质更高。
百果溪谷片区占地25.7平方公里,涵盖12个村庄、3430户、1.2万余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片区推进“路畅水清、村美人和”的和美乡村建设,累计投入约3亿元,实施百果景观带环山路、美丽河道、山地景观公园等21个项目。
片区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污水治理率、卫生厕所普及率、乡村道路硬化率“四个100%”。片区公交线网全覆盖。建成乡村振兴服务中心1个,街心广场1个,乡村口袋公园4处新建5处生态停车场,新增1000个车位,基础设施全面升级,村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正朝着城乡融合共创的“都市乡村”迈进。
破解“丰产不丰收”难题
改善环境很重要,能让村民挣到钱也很重要。针对以往果农“品质种得好却卖不出价”的难题,崂山区农业农村局与北宅街道打出“技术+资金+渠道”的组合拳。
崂山区农业农村局与高校合作,组织农技培训50余场,覆盖果农3000余人次,推广美早、红灯等优质樱桃品种,果实甜度平均提升2-3度,种植面积达2000亩,年产量超1500吨,建成农产品初加工点、冷链仓储设施,破解保鲜运输瓶颈。
指导农户拓展藏红花、崂山仙菊等高附加值作物,开发樱桃红酒、果脯、唐代“状元樱桃酪”及“状元樱桃宴”,形成“四季有收”的多元化收益模式。
打造“大北小宅”文创IP,举办“云端樱桃节”,在上海等地开展推介活动,推动“北宅樱桃”入选“青岛优品”认证名录,品牌溢价率超20%。
2024年,片区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46%,崂山仙菊炙菊茶、白舞茸酒、茶树花油化妆品等深加工产品相继落地,产业链不断延伸,附加值显著提升。
人人都是“股东”的分红账
片区成立党建联盟5家,建立人才库、项目库、资源库等,推动“乡村公共资源+强村共富公司”模式落地,已成立强村共富公司13家。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营、村集体入股、农户参与”机制,让农民深度融入产业链:创新性成立青岛大崂樱桃谷文旅管理有限公司运营大崂樱桃谷,2022年到2024年累计实现营收160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100万元;三树新村“林果+菌菇”立体种植项目,仿野生食用菌效益超预期;引入青岛农业大学团队,培育高端西红柿,预计亩产值达15万元;“鹿鸣栖谷”项目已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峪夼村集体以土地、山林入股,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得租金、务工就业领工资、供应农产品赚收益,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受益者”。
农文旅融合激活乡村活力
百果溪谷片区以节庆为核心引擎,构建“特色产业+节庆旅游+多元业态”的农文旅融合模式。
节庆活动方面,连续举办青岛樱桃花节、北宅樱桃节,创新引入“无人机灯光秀”“樱桃盲盒”等年轻化玩法,增强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2024年,北宅樱桃花节接待游客52.7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4139万元;2025年,第三十届北宅樱桃节再掀热潮,节庆期间直接带动就业超千人,农家乐、民宿、土特产销售全面升温,乡村“烟火气”转化为群众“钱袋子”,形成“办一次节、活一片村、富一方人”的良性循环。
业态创新方面,重点发展“村咖经济”,引入印尼火船咖啡集团打造“鲁滇咖啡产业协作示范点”,推动15家特色咖啡馆落地北宅街道,同步推动“村咖+民宿+露营+特色园区”融合发展,构建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共有近百家咖啡馆齐聚北宅街道。2025年上半年,累计接待露营游客约8万人次,预计收入超过300万元。节庆与新业态联动,让农家乐、民宿、土特产销售全面升温,传统农业与现代文旅深度融合,让乡村“烟火气”逐步提升,扩大了“中国樱桃之乡”品牌影响力,使乡村活力从季节性爆发转向常态化繁荣,旅游收入与村民收入实现同步增长。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雪莲)
来源:大众新闻·半岛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