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一则来自湖北阳新的噩耗牵动了无数人的心。阳新县实验高中的数学教师乐建河,这位村里走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这位用镜头记录了三千多个校园瞬间的“教育追光者”,不幸因意外摔跤离世,距离他退休仅剩5年。当我们翻开他的人生篇章,看到的不仅是一位教师的奉献,更是一个普通人在时代浪潮中,用讲台和镜头写下的生命史诗。
从乡村泥土里长出的“第一个大学生”
1970年出生的乐建河,童年是在湖北阳新的乡村里度过的。他的求学路,从木林小学(1982年毕业合影还留着岁月的痕迹)开始,先后在浮屠镇中学、白沙高中(八九届三(1)班的毕业照里,或许还能找到他青涩的模样)埋头苦读。在那个大学生稀缺的年代,他凭着一股韧劲,成为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考入咸宁师专(今湖北科技学院),这在当时的乡村,是足以让全村骄傲的成就。
1993年夏天,乐建河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镇上的高中任教。那个暑假,他领到了7、8月的补发工资,160元×2=320元,这笔钱让他“高兴坏了”,却又立刻被用来买了一辆二八大杠自行车。因为学校离家远,农村交通不便,这辆花掉他两个月工资的自行车,成了他往返家校的战友。“不想当老师了”的念头或许在他蹬着自行车奔波时闪过,但他最终选择了坚守,这一守,就是32年。
30年讲台生涯:“从没一个学生说他坏话”
从基层学校的普通教师一步步走来,乐建河的数学课究竟有多受欢迎?学生的评价是最直接的答案。“是我们的骄傲,认真负责的好老师,没架子很随和”,甚至跨越 (从1999-2001届到2019-2022届)的学生,提起他都是一致的感念。
他带过的学生不计其数,却从没有谁讲过他一句坏话。这种口碑,源于他对教学的较真,更源于他对学生的真诚。在阳新县实验高中,他不仅是数学老师,更是学生校园生活的记录者。高考前的一顶高粽加油活动、心理嘉年华的“欢笑定格”、高三学子的“心向阳光、自信前行”动员……他用镜头把这些瞬间变成了永恒,账号里3千多条视频,每条都是他对教育、对学生的热爱证明。
意外背后:被忽略的教师“隐形消耗”
关于乐老师的离世,学生透露的细节让人揪心:雨天路滑摔跤,检查后继续上课,不料再次摔倒,最终因年纪和身体状况未能抢救过来。有学生曾在医院见过他开中药,暗示他或许早已被慢性病困扰。而军训期间,他还在担任摄影工作,高强度的付出,或许早已让他的身体亮起了红灯。
这不仅仅是一次意外,更是教师群体“隐形消耗”的缩影。他们站在讲台上传道授业,转过身又可能承担着学校的行政、活动策划甚至新媒体运营工作(像乐老师这样的“前卫者”并不少)。他们的劳累,往往藏在批改作业的深夜、组织活动的周末里,直到意外突然降临,我们才惊觉:这些点亮别人青春的人,自己的生命竟也如此脆弱。
生命落幕时,他留下的“双重遗产”
乐建河的离开,留给家人的是无尽的悲痛。远在内蒙古民族大学上学的女儿,要跨越几千公里奔丧,这路程里的每一步,都是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残酷注解。
但他留给教育界、留给学生的,是双重的遗产。一是30多年教学生涯里,那些被他点亮的人生。从乡村走出的大学生,到把一届又一届学生送进大学的教师,他完成了教育的“接力”。二是3千多条视频组成的“校园影像志”,这些视频不仅是学校发展的档案,更是一代又一代学生的青春纪念册。若干年后,当学生们翻看这些视频,还能想起那个拿着相机、戴着眼镜,笑容温和的数学老师。
在无常里,看见教育的“永恒”
人不是等到老了才会死,而是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去世。乐建河的遭遇,让我们不得不直面生命的无常。他差5年就退休,却没能等到那一天。但换个角度想,他的生命早已在无数学生的成长里、在数千条视频的记录里,得到了另一种形式的“延续”。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除了扼腕叹息,更该从他的故事里读懂两件事:一是珍惜当下,好好感受生命的每一刻,就像他镜头里那些鲜活的校园瞬间;二是对身边的教师多一份理解与感恩,他们在讲台后的付出,远比我们看到的更多。
乐建河老师走了,但他用生命写就的“教育诗”,还在被他的学生、被看过那些视频的人,一遍又一遍地诵读着。愿他一路走好,也愿这份对教育的热爱与坚守,能在更多人心中扎根生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