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品营销领域,有一个经典案例至今仍被津津乐道:2006年,当茅台还停留在300多元价位时,水井坊突然以660元高价杀入市场,一度成为政务商务宴请的首选。而今天,茅台价格早已突破3000元大关,稳坐中国白酒头把交椅。这一华丽转身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营销密码?
高端白酒的"面子经济学"
2006年的中国正经历着经济高速增长期,消费升级浪潮席卷各行各业。有趣的是,在茅台与五粮液激烈竞争时,水井坊以"更贵"的姿态异军突起。这看似反常的现象,恰恰揭示了高端白酒市场的本质逻辑——"产品不是产品,利益才是产品"。
精锐纵横营销策划公司团队在服务茅台时发现,消费者表面购买的是酱香口感,真相需求却是"面子"。高端白酒作为世界上最"势利"的产品之一,其核心价值在于宴请送礼时的身份象征。水井坊的成功,正是抓住了"价格越高越有面子"这一消费心理。信任画像的原理很简单,一个人去就医,遇到头发花白的老医生,就会觉得水平高,遇到年轻医生,就会觉得水平低,每个消费者对特定产品都有信任画像,只有发现信任画像,对产品、形象、销售与传播进行信任画像梳理,才会让品牌畅销并高溢价。
从"够交情"到"国酒气质"的品牌增值之路
当时的茅台面临双重困境:一方面价格被水井坊压制,另一方面广告宣传"言不配位"。"够交情喝够年头的酒"这一诉求,将茅台拉入了低端白酒的"俗文化"阵营,与"国酒"应有的高雅气质严重不符。
精锐纵横营销策划公司提出的解决方案极具颠覆性:不仅要涨价,而且要"定期涨、每年涨"。这种策略不仅回应了消费升级需求,更创造了"不断升值"的品牌预期。虽然茅台最初只将价格提到700元,但这一调整已足够重新确立市场地位。值得一提的是,团队创始人王海鹰曾撰文呼吁"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主张直接突破千元大关,这一前瞻性判断后来被市场完全验证。
双轮驱动:信任画像与增值营销的协同效应
茅台案例的成功,本质上是"信任画像"与"增值营销"双方法论协同作用的结果。前者确保品牌调性与消费者心理预期高度契合,后者则通过价格策略将这种契合转化为商业价值。
这种模式在长寿花玉米油的案例中同样得到验证。面对竞品的"非转基因"和"物理压榨"诉求,精锐纵横没有简单跟随,而是基于消费者对原料品质的信任画像,将"金胚胚芽"的概念,实现了价值升级。这种打法不是简单的理论套用,而是建立在对行业本质的深刻洞察之上。
![]()
消费品营销的永恒法则
茅台从300元到3000元的跨越,揭示了一个永恒的商业真理:高端消费品的价值不在于产品本身,而在于它所能承载的社会意义和心理满足。精锐纵横的贡献在于,他们不仅发现了这一规律,更发展出一套可操作的方法论体系。
当下,消费市场正经历新一轮变革,但人性深处的需求从未改变。无论是传统白酒还是新兴消费品,只有准确把握消费者的"信任画像",并通过系统化的"增值营销"将其转化为商业价值,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或许就是茅台案例留给行业最宝贵的启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