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哪个国家搞旅游免签,不光拉动经济,最后还顺手把几十年舆论战给反打回去了?
起初我也觉得夸张,直到这几个月刷到一个又一个外国博主的视频标题,比如那个震撼全网的:人在中国,一切都是谎言。
这句话出自一个加拿大小哥。
他说自己原本以为中国的空气和银翼杀手中的末日废土差不多,没想到一下飞机,就看到蓝天白云,比温哥华还要干净。
他看着窗外半天没缓过来,转头问网友:是不是我滤镜开错了?
这不是个例。
一对爱尔兰夫妇在成都地铁站前停留了三十秒,并非是由于排队人多,而是他们的信用卡无法刷动,旁边工作人员当即笑着表示:没关系用脸便可以通过。
接着他们立于闸机前,刷脸进站,仿若置身赛博朋克场景当中。更离谱的,是一位英国游客说,他来中国最大的不适应,不是语言、不是饮食,而是晚上太容易被诱惑吃宵夜:太安全了,太干净了,太香了!
为什么这么多人会被震撼教育?
不是中国突然变好了,而是他们原本以为中国很差。
谁给他们灌的这些印象?
答案不复杂过去十年,西方媒体天天灌输的形象,是一个空气灰蒙、路上塞车、警察粗暴、没自由的巨大印度版。
等他们真正来了以后,眼前的景象确实让人印象深刻——地铁运行精确到分秒不差,日常使用一部手机就能轻松完成支付;高铁不仅速度快,行驶起来还特别平稳,景区的环境非常整洁,就算是有强迫症的人恐怕也愿意多待上一段时间。
一个个举着镜头喊:原来我们被骗了这么多年。
你说这种反差感,是不是比任何外交声明都管用?
数据那也是实打实的,2024年中国境外游客那是猛涨了83%,总数都超过6400万人。
免签政策、144小时过境自由、十日内多城畅游,结果是什么?有80%的游客玩到压线离境,甚至还有人研究如何卡Bug多留两天。
说白了他们玩嗨了,舍不得走,再往深一点看,这可不是单纯旅游火了。
你注意到没?这些短视频不是在展示风景,而是在拆穿西方塑造的谎言叙事。
而且谁来拍的?是那些曾经信以为真的普通人,他们没有背书、没有脚本,只是把自己看到的拍下来,却让人更相信。
他们所走过的街道、搭乘过的地铁、品尝过的小吃,成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名片。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
西方媒体说中国不自由,游客回怼我走遍了上海、北京、深圳比伦敦安心多了;
媒体说空气污染严重,游客在蓝天下晒出十张自拍问你们确定我们去了同一个国家?
媒体称落后,可游客在火车站用手机买票,全程不用现金,转身后便拍视频言比自己家乡更便利,这都已过了十年了。
这才叫真正的挡不住。
怪不得近两年,一些西方媒体改变了说法,不像以往只坚守单一立场,如今开始慎重使用however、despite这类过渡词汇。
不过已然为时已晚,那个达成一石二鸟之效的阳谋已然施行——免签推动了经济,并且让每一个外网用户都目睹了真实的中国。
甚至有欧洲学者感慨:这不是旅游,而是一场认知地震。
你说这事儿谁赢了
过去我们常说打舆论战要资源,要平台要声音大。
但这一次,中国什么都没说,反而是游客自己把话说出来了。
自媒体摇身一变为传播真相的扩音器,旅游签证摇身变为传播的载体,景区、地铁、手机支付之类的,都成了最具说服力的外交话语。
我觉得这可能是现代国家治理里最漂亮的一招反杀——不用争辩,不靠辩论,靠的就是你自己来看。
当然也不是说这一切就能终结偏见,但在这个注意力短暂、信息碎片的时代,一条短视频顶得上十篇社评。
而且还免费、真实、有趣、有数据。
所以再回到最初的问题,
旅游免签,到底只是拉动消费,还是一次战略级的认知逆袭?
你可以不信中国,但你很难拒绝一个游客眼中真实的中国。
而当真实开始接管叙事,虚构也就快玩不下去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