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上台后发出感慨,激怒中国的代价,韩国人根本承受不住。
美国《时代》杂志不久前刊出韩国总统李在明的就职百日专访。
李在明表示,在国际新秩序和美国主导的供应链体系下,韩美两国将携手并进,但也有必要维护好中韩关系,避免激怒中国,让自己被推至两大阵营对峙的最前线。
现在韩国的处境确实挺难的。美国在亚太搞 “印太战略”,明着就是想拉着盟友一起围堵中国。韩国作为美国的军事盟友,安全上确实离不开美国的核保护伞和驻韩美军。可经济上呢?中国都连续二十多年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了,2025 年上半年,韩国对中国出口额占总出口的 26%,像半导体、汽车这些韩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原材料和市场都离不得中国。这种 “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 的状况,就好比一个人两条腿走路,一条腿绑着铁链,另一条腿被绳子牵着,想走稳太难了。
尹锡悦政府那阵子,完全倒向美国,在台海问题上乱说话,还配合美国搞芯片联盟,结果中韩关系降到冰点。韩国对华贸易逆差一度创下历史新高,现代汽车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从 10% 跌到不足 2%。李在明上台后看到这些数据,心里肯定在想:再这么下去,韩国经济早晚得垮。
李在明上台后提出 “平衡外交”,说白了就是想在中美之间走钢丝。他访美时,和特朗普签了 3500 亿美元的对美投资协议,还买了 1000 亿美元的美国液化天然气,甚至让大韩航空花 500 亿美元买波音飞机。这些动作都是在向美国表忠心,告诉特朗普:“大哥,我没忘咱俩的交情。”
可转过头,他又派国会议长禹元植作为特使参加中国的九三大阅兵。这操作就像在告诉中国:“我虽然和美国走得近,但心里还是有你的。” 更有意思的是,他访美期间,还让幕僚长给中国带口信,说 “总统高度重视韩中关系”。这种 “双线操作”,算是把韩国的外交智慧用到极致了。
不过走钢丝哪有那么容易。美国在关税谈判中,要求韩国在钢铁、汽车等领域全面让步,不然就加征关税。李在明在美媒专访里直言:“如果照单全收,我会被弹劾。” 这话一点不假。韩国国内对亲美路线的反对声越来越大,大选期间,李在明只要一提 “不干涉台海”“在中美之间求平衡”,就被保守派骂成 “亲华派”。这种政治压力下,李在明在外交上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
韩国的经济,就像被绑在两棵大树之间的秋千。一头是美国的技术和市场,另一头是中国的原材料和消费。尤其是半导体和造船业这两个韩国的 “命根子”,对中国的依赖程度高得吓人。
先看半导体,韩国生产芯片用的稀土类金属,79.4% 从中国进口;制造芯片的硅片原材料多晶硅,对华依赖度从 2022 年的 68.8% 升到 2025 年的 75.4%。更要命的是,中国对镓和锗实施出口管制后,韩国半导体企业的产能直接受影响。三星电子西安工厂生产的闪存,占其全球总产量的 40%,要是中国断了原材料供应,三星的生产线就得停工。
再说说造船业。特朗普为了重振美国造船业,对中国船只加征高额港口费,结果订单都跑到韩国去了。2025 年 3 月,韩国拿到全球 55% 的造船订单,中国从 70% 跌到 35%。但韩国造船业的供应链,对中国依赖度特别高。一艘液化天然气船,光钢材就需要上万吨,其中 40% 来自中国。更别说船上的发动机、导航设备等关键部件,很多都是中国造的。要是中国不高兴了,断了供应链,韩国就算拿到订单,也造不出船来。
2025 年 10 月底,APEC 峰会要在韩国庆州举行。这对李在明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也是个巨大的挑战。他想在这个场合扮演中美之间的 “外交桥梁”,促成中美元首会晤。但这事儿比登天还难。
特朗普已经确定参会,他的算盘打得很响:在多边场合和中国领导人见面,既能显示自己的外交能力,又能避免单独访华的尴尬。可特朗普的脾气大家都知道,谈判桌上向来漫天要价。李在明夹在中间,得两边哄着。这边要让中国觉得韩国没有完全倒向美国,那边要让美国相信韩国还是忠诚的盟友。
更麻烦的是,韩国国内对这件事的看法不一。保守派担心李在明 “亲华”,进步派又觉得他对美国太软。要是 APEC 期间中美谈崩了,韩国就得背锅;要是谈成了,美国又可能觉得韩国在中间没起好作用。李在明现在的处境,就像风暴中心的舵手,稍微偏一点方向,就可能船毁人亡。
李在明心里清楚,韩国要想在中美博弈中生存下去,就得打破 “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 的怪圈。他提出 “不能继续走安美经中的路线”,想推动韩国的外交多元化。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韩国要减少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就得在东南亚、中东等地开拓新市场。可这些地方的消费能力和中国比起来,差得不是一点半点。而且中国在这些地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韩国想插一脚没那么容易。
在安全上,韩国想增强自主性,拒绝了美国提出的 “提升驻韩美军战略灵活性” 和移交军事基地土地所有权的要求。但没有美国的保护,韩国在朝鲜半岛的安全问题上,心里肯定没底。朝鲜的导弹和核武器,就像悬在韩国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掉下来。
李在明的 “平衡外交”,本质上是在中美之间找一个 “灰色地带”,既不彻底得罪美国,也不彻底惹怒中国。但在中美博弈日益激烈的今天,这种 “灰色地带” 越来越小。韩国未来的路怎么走,就看李在明能不能在钢丝上跳好这支 “死亡之舞” 了。
李在明那句 “激怒中国的代价,韩国人根本承受不住”,道出了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无奈。韩国就像在夹缝中生存的小草,想站直了都难。但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能在中美之间找到平衡点,本身就是一种本事。至于李在明能不能成功,只能拭目以待。毕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没有谁是真正的赢家,只有谁能活得更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