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就是老祖宗的宝贝,调理身体、养生防病,多少人靠它过日子。可就是这么个好东西,用不对头,也能出大麻烦。
尤其是现在生活节奏快,大家上网一搜就自个儿抓药煎汤,忽略了里面的风险。
乌头碱、马兜铃酸这些成分,听着陌生,但它们就是中药中毒的罪魁祸首。国家管得严,可还是有漏网之鱼。说到底,中药安全不是天生的,得靠科学用。
不少人觉得中药天然,就没毒性,其实不然。像乌头类药物,川乌、草乌、附子这些,里面藏着乌头碱、次乌头碱这样的生物碱,毒性猛得很。
内服0.2克就能中毒,3到4克直接要命。症状来得快,口唇发麻、胃里烧灼痛、四肢抽搐、恶心呕吐、腹泻、心跳乱、血压掉,严重了呼吸衰竭、心律失常。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些药本是中医里的猛药,用来散寒止痛,但必须炮制处理,泡水煮久点,毒素才能分解。要是生用或煮得马虎,毒就直奔脏器。
临床上,急诊室常碰见这种,患者喝完汤剂,半小时内发作,医生一看就知道是乌头碱在作祟。 半衰期20小时左右,得3到5天代谢干净,期间心电监护不能松。
马兜铃酸更阴险,藏在马兜铃科植物里,早年被当风湿药用,现在成了禁区。 它直接伤肾,堵塞肾小管,导致上皮细胞坏死、凋亡,甚至蛋白重吸收功能下降。长期小剂量用,还能改写DNA,A到T的基因突变,慢慢演变成肾癌或肝癌。研究显示,马兜铃酸的致癌力超尼古丁和紫外线。
1993年比利时就有100多名妇女吃减肥中药中招,肾衰竭一大堆。 2003年台湾爆出马兜铃酸事件,患者肾炎肾衰,甚至癌变,国家赶紧禁进口销售。
中国也从那年起,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取消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的标准,这些含马兜铃酸的药彻底禁用。 药典里只剩马兜铃、天仙藤、细辛三种,限量用,孕妇肾弱者一律避开。
这些中毒多半出在自服上,老百姓上网抄方子,药店随便卖生药,质量把关不严,农残霉变加剧隐患。全年收到259.7万份报告,县级覆盖98.7%,中药相关的不在少数。
尤其冬季进补季,药酒汤剂泛滥,体弱老人小孩先遭殃。国外也警醒,西班牙、奥地利、日本等国早禁含马兜铃酸的中药。
除了这两大类,矿物药如朱砂雄黄,重金属超标;动物药如蟾酥蝎子,过敏几率高。药食同源是传统,但剂量一乱,补品变毒药。
国家药监从上世纪末管起,2003年禁用三种马兜铃酸药,2005年药典更新抹掉记录。 到2024年,细辛等还留着,但用量严控,儿童老人慎用。
世界卫生组织列马兜铃酸为一类致癌物,提醒全球。 临床数据显示,急性中毒多因炮制不当,慢性则小剂量积累。老百姓得明白,中药安全靠专业,乱用等于自找苦吃。
说到怎么避坑,正确服用中药有五个原则,得牢牢记心里。
第一,停。就是停下不当行为,别病急乱投医,别信偏方自购来路不明药。想想那些地下电台推的“神药”,多半坑人。停下来,先找正规中医,别上网瞎搞。 有病看医生,用药前评估风险,尤其是孕妇老人。
第二,看。看中医生,开方子得辨证施治。中医不头痛医头,得整体调阴阳平衡。医生望闻问切,摸脉看舌苔,根据体质季节定方。 比如痛风湿热型,用清热药;寒凝型,加温散药。随便抓药,治标不本,反伤身体。
第三,听。听医嘱仔细,配伍用药讲究君臣佐使。单味药不够,得组方,药间相须增效,相畏减毒。 乌头类得配甘草解毒,剂量一人一方,体壮多点,虚弱减半。别自己加减,交互作用出事大。
第四,选。选合格药材和中成药,看标签有无国家标准。药店买的得有GMP认证,别挑便宜的地摊货。 化塑品时注意农残重金属,炮制好的附子毒低,生的别碰。西药中西结合,间隔1到2小时服。
第五,用。正确煎服和忌口。汤剂主流,先浸泡,顺序下药,武火沸后文火煮。毒药如附子先煎一小时,水没药两指。 服药空腹,忌生冷辛辣,海鲜羊肉相冲。获效就停,别无限期吃。年龄性别影响大,小孩减量,孕妇避毒药。
这些原则不是空话,源于千年临床,现代研究加持。
大家用中药时,多点耐心,找中医开方,质量把关,剂量准,忌口守。
健康是自己的,中药是帮手,不是赌注。守住这五条,喝得安心,身体才硬朗。
参考资料 补药变“毒药” 这些药材不能盲目食用 环球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