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陕西的工资账本,“体制内外”的平均工资水平差距又拉大了。
从国家统计局、陕西统计局晒出的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薪资来看,全国各省的非私营和私营单位月薪,几乎相差两倍。到了陕西情况也大差不差,不同行业、体制内外,以及不同市(区)之间,隔着一条收入鸿沟。
以2024年数据为例,陕西非私营年收入111921元远高于私营58791元。更扎眼的是名义增长率,前者4.6%的增速比后者1.3%的增速高出不少。
具体到行业,几家欢喜几家愁。陕西非私营单位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工资收入名义增长率最高,飚到了15.1%;而私营单位这边则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幅达到9%。
另一边,不少行业薪水却在悄悄“缩水”。非私营单位中的房地产业收入跌了4.6%,私营单位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更惨,下降8%。
说到底,这些差距并非陕西独有,而是发展到这个阶段的 “必经之路”。要破解收入的结构性差距,关键还在于靠产业发力……
私营和非私营单位的收入鸿沟
人人都在喊“钱难挣”,但财富不会凭空消失,到底是谁悄悄赚到钱了?
国家统计局在《中国统计年鉴2024》上晒出了31个省级区划的最新平均工资,主要分为城镇非私营单位和城镇私营单位两个维度。
其中,私营单位包括私营独资、私营合伙、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股份有限公司四种类型,非私营单位包括除私营单位以外的国有、城镇集体、联营、股份制、外商投资、港澳台商投资等单位。
毫无疑问,全国的整体趋势就是非私营单位的平均工资,远远大于私营单位。最显而易见的是,8省非私营单位平均月薪破万,而私营单位破万的却为0。
31省中非私营单位月薪最低的是河南7013元,但已经远远超过29省私营单位月薪。
非私营与私营单位工资的巨大鸿沟,足以让人理解,为何每年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就为了“上岸”。
在非私营单位平均月薪排名中,第一梯队当属上海、北京、西藏,陕西基本处于中上游水平,低于山东等省份,但高于安徽、湖南、甘肃等省份。
这充分说明陕西“体制内”工资在中西部城市具有一定竞争力,作为中西部核心经济增长极,陕西对大型国央企的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仅2024年一年,94个央企进陕项目落地,总投资额3141.25亿元。
这里不得不解释一下,为何西藏排名如此之高。其主要得益于大量的转移支付和特殊的地理环境,多数单位在基础工资外额外发放高寒补贴、交通补贴等,导致整体工资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
另外,在私营单位平均月薪排名中,北上广当仁不让地位列“高薪队伍”。
虽然相较于诸多中东部城市的月薪,陕西的优势并不明显,但是却高于甘肃、山西、河南等相邻省份。事实也证明人往高处走,陕西对这几个省份的“虹吸效应”颇为明显,除了大量人口来此工作,还有很多最终定居于此。
哪个行业工资涨得快?
职场人士最关心的莫过于——涨薪,究竟哪个行业涨工资最快?
具体到陕西来看,私营单位的工资增速变化起伏比较大,基本与当时的经济形势相吻合,特别是2022年经历三年疫情,2024年经济形势严峻,私营单位裁员、降薪的情况比比皆是。从收入增速来看,这两年均出现重大下滑,分别降至4.3%、1.3%。
但非私营单位的工资增速则相对稳定,经济波动对企业运行冲击较小,近四年工资增速均高于私营单位。
一方面,非私营企业规模大,主要集中在能源、制造等高利润行业,因而薪酬增速高。另一方面,非私营企业的薪资水平往往与国家的财政预算和工资政策密切相关,增长幅度则较为固定。
高校毕业生将“考公、考编、进国央企”作为就业目标,也就成为理所当然之事。
分行业来看的话,2024年,非私营企业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工资收入名义增长率最高,达到了15.1%。
这一年,陕西发布《关于完善高可靠性供电费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通过输配电价调整、收费政策优化,直接降低电力企业运营成本,释放利润空间。
而私营单位公工资收入增长最快的则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9%),去年陕西大力培育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全省重点文旅产业链全年营收8638亿元,同比增长11.7%。水涨船高,落到个人手里的工资自然多了。
陕西省内城市工资水平悬殊
同一个省的城市,平均工资差距能拉多大?至少1.5倍。
有时候,选择确实比努力更关键。
《陕西统计年鉴2024》公布了省内各地区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数和工资水平的数据。12个市(区)中,西安以123670元年平均工资领跑,榆林120766元紧随其后,而商洛仅为70023元,最高与最低之间相差1.7倍。
这“高低差距”的背后,是经济水平的悬殊。
这一年,西安GDP为12010.76亿元,榆林为7091.44亿元,商洛只有835.73亿元。虽说GDP并不直接决定个人的工资水平,但经济增长往往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生产效率,间接推着工资水平往上走。
就像西安作为省会城市,经济活跃程度自不必说;榆林靠着丰厚的煤炭、天然气、石油等能源家底,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自然带动了工资水平的提高。
相形之下,商洛经济总量相对较小,产业层次整体偏低,想提供大量高工资岗位并不容易。正如其政府工作报告所言,一来撑得起发展的大项目不多,科技创新资源比较匮乏,资金、土地等要素短缺的问题较为明显;二是新兴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
不过,商洛正在积极建设“中国康养之都”,打算走出一条差异化之路。
还有个值得关注的点,杨凌的平均工资为何能够位列前茅?
这是因为杨凌汇聚了大量的科研资源,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样的高校,还有众多国家级科研院所。这些科研机构承担了大量的国家级科研项目,获得了充足的科研经费支持。科研人员做项目、进行成果转化,自然能够获得较高的收入。
据报道,仅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就汇聚着70多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和7000名农科教人才。而杨凌非私营单位整体就业人数不过3万多。
其实,无论全国还是省内的工资差距,都是经济水平、资源禀赋、产业布局和发展阶段的综合作用。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子,才能让更多人共享红利。
(图片来源:封面图片由AI生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