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听单田芳,女听刘兰芳。”
对于一整个时代的中国人而言,刘兰芳的名字,就是收音机里那个,通往快意恩仇的武侠世界、通往忠奸善恶的历史风云的神秘开关。她的声音,是一代人共同的文化记忆。
我们理所当然地以为,这样一位“国宝级”的艺术家,晚年,理应是鲜花着锦,备受尊崇,安享天伦之乐。
然而,近日《北京日报》的一篇专访,却像一把锋利的刀,划开了我们美好的想象,露出了一个令人心酸、也无比残酷的现实。
当记者走进刘兰芳位于北京的家时,看到的,不是什么宽敞明亮的豪宅。
而是一栋几十年楼龄的破旧居民楼。楼道狭窄昏暗,墙皮早已发黑脱落,门口堆着准备回收的纸箱和蔬菜。
屋内的陈设,更是停留在上个世纪。老旧的装修,局促的客厅,最原始的暖气片,一台小小的挂式空调,和一个被用作茶几的绿色简易圆桌。
这,就是一代评书女王的居所。简陋得,甚至不如许多寻常百姓家。
更令人震惊的,是她81岁的生活状态。
当同龄的老人早已在家含饴弄孙、安享晚年时,81岁的刘兰芳,却依然像一个初入社会的年轻人一样,在她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规划着下一个月要去哪座城市、登哪个舞台。
她的商演日程,几乎没有闲月,最忙的时候,一个月要跑好几个地方。
这,就是一位国宝级艺术家的晚年。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
以她的资历和声望,何至于此?
在采访中,刘兰芳老师用最平静的语气,揭开了那个最沉重的答案。
因为,这个家,如今,只能靠她一个人扛着。
刘兰芳与丈夫王印权育有二子。不幸的是,小儿子王玉,已于2023年,先他们而去。白发人送黑发人,这其中的悲痛,外人无法想象。
而她的大儿子王岩,如今也已60岁,事业发展平平,收入仅够养活自己的小家庭,根本无力赡养年迈的父母,甚至,还需要父母的接济。
于是,所有的重担,都落在了81岁的刘兰芳,和她85岁、早已老态龙钟的丈夫身上。
她不敢停,更不敢倒下。
为了保持一个能登台演出的好身体,她十几年如一日地,过着极度自律的生活。不喝一口饮料,吃饭定量,对自己的健康,苛刻到近乎严酷。
因为她知道,自己一旦倒下,这个家,就真的塌了。
看到这里,实在令人五味杂陈。
我们这个社会,似乎总喜欢将老艺术家们,供奉在“德艺双馨”的神坛之上,却常常忽略,神坛之下,他们,也只是需要面对柴米油盐、生老病死的普通凡人。
然而,在这份令人心酸的现实底色之上,我们,却也看到了一个,无比强大、也无比可爱的灵魂。
虽然生活清苦,但81岁的刘兰芳,精神矍铄,心态年轻。她衣着时尚,指甲上,还做了鲜艳的红色美甲。
她还有一个特殊的爱好——在网上看穿越小说,甚至会像个小姑娘一样,每天花50块钱,给自己喜欢的作者“打赏”。她骄傲地对记者说:“我是他们的金主!”
那一刻,你看到的,不是一个被生活重担压垮的老人。而是一个,在命运的泥潭里,依然努力地,为自己开出一朵花的、有趣而鲜活的“老少女”。
她与丈夫王印权相濡以沫,携手走过一生。她出门,老伴会送到门口,目送她下楼;她快回来了,老伴就提前等在门口。两位八旬老人,依然有说不完的话。
或许,这,才是支撑她走过所有苦难的,那份最坚实的力量。
刘兰芳的故事,像一面镜子。
它照出了,一位艺术大师,在晚年,所能面临的现实困境。
也照出了,一个女人、一个妻子、一个母亲,在面对命运的残酷时,所能迸发出的,最坚韧、也最乐观的生命力。
辛苦了一辈子,也该歇歇了。
这句我们常说的客套话,对于81岁的刘兰芳而言,却依然,是一种奢侈。
互动话题:
看到刘兰芳老师的现状,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你认为,我们这个社会,应该如何更好地,去关照和保障这些“国宝级”老艺术家的晚年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