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 3 千的辅警岗,1 万人抢着报!”
这话题刚刷爆热搜,评论区就吵翻了:有人骂 “年轻人太卷”,有人笑 “送外卖都比这挣得多”,还有人叹 “内卷时代的悲哀”。
直到我听完张健的故事,才发现我们都错了 —— 辅警这工作,根本不是 “3 千块” 能说清的。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一、同是辅警,有人月薪 2 千饿肚子,有人年薪 10 万体面活
26 岁的张健,在东北四线城市当了两年辅警,月薪 2480 元,加 240 元餐补,这就是全部收入。
24 小时值班是常态,疫情时连轴转 15 天,5 个人挤在车里睡觉,一分补助没有;禁渔期要跳船抓违规渔民,直面威胁也是常事。“干的活和正式民警没差,工资却只有人家三分之一。”
可转头看别的地方,辅警待遇能差出好几倍:
- 咸阳搞七级薪资,一级辅警月薪 7450 元,还能转编制;
- 北京房山转正后年收入不低于 6 万,深圳更是有 35 个薪级,逐年涨工资;
- 就连东营、菏泽,月薪也能到 2800-3800 元,还缴五险一金。
同样是辅警,有人在生存线挣扎,有人能过得体面。 地域财政、管理体制,早把这份工作的 “含金量” 分了三六九等。
二、为啥有人月入过万要辞,有人挤破头要进?
张健离职前,在天津做汽车销售,业绩好时月入过万。可面对两万多一平的房价,他看不到扎根的希望,才回老家考辅警 —— 图的就是 “稳定”。但这份稳定没撑多久。为给女友买 6 千多的手机,他得网贷 2 千,每月还款都肉疼。26 岁的年纪,他不想再耗下去了。
有意思的是,他离职那天,大学同学小李正兴冲冲准备考辅警。小李性格内向,做销售像受刑,“辅警工作内容适合我,而且我从小就想做点实在事”。
这才是关键:我们总用 “收入” 给工作贴标签,却忘了每个人的需求根本不一样。 有人要稳定,有人要适配,有人要成就感,钱从来不是唯一的尺子。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三、辅警群里的四种人,藏着最真实的就业观
张健干了两年,把同事们归成四类,看完更懂这份选择:
- 富二代型:家里不缺钱,就喜欢穿制服的体面,工资多少无所谓;
- 躺平型:没技术没学历,外面找不到更好的,这里至少有口饭吃;
- 理想型:大学生、退役士兵,有技术有抱负,等着转正或考公的机会;
- 过渡型:把这儿当跳板,一边上班一边备考、学技能,先稳脚跟再谋出路。
- 没有高低贵贱,只有 “合不合适”。 就像有人嫌送外卖累,可它能月入过万;有人说销售挣钱,可内向的人干着就是折磨。辅警也一样,对某些人是 “无奈之选”,对另一些人却是 “最优解”。
四、2025 年最该有的就业观:尊重每一种 “合适”
现在总说 “1 万人抢 3 千块工作”,可比起 “卷”,更该看见背后的现实:
- 1200 万应届生、35 岁被裁者、创业失败者…… 找工作的人太多了;
- 地产、互联网、教培收缩,岗位本就不够分;
- 对很多人来说,“有份正经工作” 比 “挣多少” 更重要。
社会运转需要外卖员、销售,也需要辅警。深夜巡逻的是他们,调解纠纷的是他们,这份价值,不该只用月薪衡量。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张健后来去了海运公司,说 “疫情里这行也有市场”。但翻看以前的工作照,他还是会落泪:“跟队友感情深,像退伍一样舍不得。”
他走了,还会有新的人来。对这些人来说,辅警或许不是终点,但一定是人生某个阶段里,最贴合需求的选择。
与其嘲讽 “3 千块抢破头”,不如尊重每一份 “自食其力”。毕竟在这个时代,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已经很不容易了。
你觉得工作该选 “挣钱多的” 还是 “适合自己的”?评论区聊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