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幸福娃
杨绛先生有言:“人到了一定年龄,就要学会不多事,不多言,不多心,不多看,专注于自己脚下的路,才能走得更长远。”
人生路上,我们总是越走越发现,真正的智慧不在于添加什么,而在于减去什么。
年少时,我们总以为要多多益善——多交际、多表现、多争取。到了某个年岁,却忽然明白,人生下半场,活得通透的秘诀竟在这“四不多”之中。
一、不多事:不管闲事,不惹是非
人总爱操心。先是操心自己,后来操心家人,再后来连旁人的事也放不下。殊不知,世间许多烦恼,都因管了不该管的事而来。
不管闲事,不是冷漠无情,而是明白人与人之间有界限,事与事之间有分寸。你的热心,别人未必需要;你的建议,别人未必想听。
人到一定年龄,当知世上诸多事,并非非黑即白,更多是深浅不一的灰。我们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已属不易,何苦还要为别人的田地忧心?
《道德经》有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减少对外界的干预,收回散逸的能量,方能专注于自己的修行。
不管闲事的人,不是无趣,而是懂得了收束心神,守好自己的生活。
二、不多言:不议人非,不炫己长
言语之力,远超我们想象。一句不恰当的话,可能伤人多年;一次不必要的争辩,可能结下长怨。
年岁渐长,越发觉得沉默的可贵。不该说的话不说,没必要表的态不表。
别人的是非曲直,不必我们去评判;自己的成绩长处,也不必四处张扬。
你看那成熟的稻穗,总是低头不语;唯有空心的稗草,才在风中喧嚣。
不多言,是修养,更是智慧。言语如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所以开口前当三思:此言是否必要?是否善意?是否合时宜?守住口舌,便是守住福气。
三、不多心:不猜人心,不虑人言
人生许多烦恼,都是自找的。别人无意间的一个眼神,一句随口的话,我们却在心里反复琢磨,演绎出千百种含义。结果别人早已忘记,我们自己却困扰多时。
人心难测,本就无需去测;人言可畏,但不在乎便不可畏。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那些喜欢猜度他人的人,往往活得最累。
到了一定年龄,应当学会“心大”一些。不揣测他人意图,不担忧别人评价。别人怎么想是别人的事,我们只管做好自己。内心清净了,世界自然就简单了。
四、不多看:不乱视线,不迷方向
当今世界,诱惑繁多,信息如海。东张西望,容易眼花缭乱;左右比较,难免心理失衡。
看到别人成功,就焦虑自己的平凡;看到热闹场面,就怀疑自己的选择。
不多看,是要我们收回向外追逐的目光,转而向内观照。别人的生活再精彩,那也是别人的;自己的路再平凡,也是独一无二的。
人生不是看客,而是行者。总盯着别人的戏台,就会错过自己的演出。
专注自己脚下的路,才能走得稳当。少看无关的风景,少顾周围的喧嚣,心无旁骛地向前,终会抵达属于自己的远方。
专注自己,方得长远
这“四不多”,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专注自己,守好心性。
年轻时的我们,总想着改变世界,影响他人。年长后才懂,人能改变的可能只有自己。
不管闲事,是给别人空间;不多言语,是给自己余地;不多猜心,是给心灵自由;不多乱看,是给前路清净。
人生如登山,负重越多越吃力。减去不必要的事,放下不必要的言,舍弃不必要的心,避开不必要的看,轻装上阵,方能行稳致远。
杨绛先生一生历经风雨,却始终从容淡定,或许正是得益于这“四不多”的智慧。
她不为外界所扰,不为是非所困,守着自己的一方天地,读书写作,生活得有滋有味。
你我皆凡人,未必能达到先生的境界,但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到了一定年龄,学会做减法,减少外界的干扰,增加内心的定力。
余生很贵,不要浪费在无关的人和事上。守好自己的生活,走好自己的路,如此便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