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粟戎生出生于江苏扬州,是粟裕大将的儿子。彼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粟裕对这个在战火中出生的孩子寄予了厚望,于是为他取名为“戎生”,希望他长大后可以戎马一生,能为国家作出贡献。
粟戎生从小在父亲身边长大,看着父亲行军打仗,因此,便对父亲的一言一行都耳濡目染。他知道父亲的职责就是保卫国家,因此,他立志也要向父亲一样做一个保家卫国的军人。
1966年,粟戎生的机会来了,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之后,粟戎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粟裕的安排下粟戎生被分配到了云南前线的地空导弹部队。
事实上,粟戎生明明可以在毕业后直接进入研究机关,不去前线。但是,粟裕对粟戎生的要求十分严格,他希望粟戎生可以像他一样成为一名能够扛枪打仗的国之栋梁。于是,粟裕将粟戎生调往了前线。
粟戎生首先从基层做起,从一名小战士渐渐成长为班长、排长,在日复一日的艰苦生活中,粟戎生得到了历练。时间缓缓走过了三年,粟戎生所在部队渐渐转移到了内地,训练条件相较从前有了好转。
可是,父亲粟裕却不愿见到儿子拥有更为优越的生活条件,粟裕认为,艰苦的环境有助于磨练人的心智,能够让人迅速成长起来,当兵就要不怕任何艰难困苦,这也是粟裕对于粟戎生的深深期望。于是,粟裕将粟戎生调往条件更加艰苦的野战部队。
粟戎生不想依靠父亲的光环,总是喜欢凭自己的努力做出成就。他在部队中勤奋努力,遇事总爱多思考多研究。粟戎生发现在丛林作战侦察环境较为艰难,能够掌握敌方的情况便是战斗致胜的关键,如果可以率先掌握地形地貌,便能够在战斗中占领先机。于是,粟戎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研究,最终,在粟戎生的努力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有了首架无人侦察机。
原来,粟戎生想到可以在训练用的航模飞机上绑上照相机,便可以实现无人机照相侦察技术,这一研究发现给我军的丛林侦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为后续的侦察工作带来了优势。
1984年,粟裕将军因病逝世。得知这个消息的粟戎生难过得不能自已,但是,想起父亲的期望与嘱托,粟戎生又迅速地振作了起来,将满腔热血都投入到了战场之中。
1985年,粟戎生带领部队参加老山防御战。一张照片记录下了粟戎生当时的模样。照片中的粟戎生正在猫耳洞中进行作业,只见他光着上半身,头戴着钢盔,神情十分专注。
从粟戎生的侧脸看,他与父亲粟裕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从粟戎生的脸上我们可以窥见粟裕将军当年的风范。
虎父无犬子,当时的粟戎生作为第67集团军参谋长,在前线与敌军英勇搏斗,在枪林弹雨下闯出了一片天地,在老山轮战中立下了赫赫军功。
1990年,粟戎生凭借着自己出色的表现晋升为少将军衔,而后担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一职长达7年之久。在担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的第二年,粟戎生从少将又升一级,成为了中将。粟戎生不负使命,他一直都在职位上尽职尽责,是所有士兵们的表率。在粟戎生的带领下,部队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
粟戎生始终继承着粟裕将军坚韧不拔的精神,怀揣着崇高的革命信念行进在保家卫国的道路上,他就像父亲粟裕所期盼的一样,戎马一生,为国效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