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中国南果梨第一乡”之称的辽宁鞍山,20万亩梨园是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作为鞍山市“一县一业”核心产业,鞍山南果梨年产量超18万吨,年产值突破15亿元,带动8万余名农户就业增收,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典型案例。
然而,南果梨产业长期受“花期怕旱,秋季怕涝”困扰,气象灾害常导致产量大幅波动,果农灾后自筹资金复产不仅周期长,还易因资金短缺错失生产良机,“靠天吃饭”的现状亟待改变。
为破解这一难题,鞍山金融监管分局深入调研,发现辖区特色农险产品适配度不足,难以满足南果梨产业需求。为此,该局积极引导保险机构创新产品,为特色农业构筑风险防护网。
中华财险鞍山中支响应引导,于2024年7月组建由农险专家、气象学者、农技人员构成的 “三农”服务专项调研队,历时5个月走遍海城、岫岩、台安等南果梨核心产区。通过田间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研,团队了解到小规模种植户担忧树体损伤影响产量,大规模种植户还关注果实减产导致的收益损失,并据此绘制出南果梨全生长周期产业风险图谱。
基于风险图谱,中华财险鞍山中支创新提出“果树综合险+天气指数险”双轮驱动方案,于2024年12月向鞍山市农业农村局提交《鞍山特色产业保险推介书》。经多方协调,最终形成“政府引导、保险托底、农户受益”的产业保障新机制,为南果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筑牢了坚实基础。
2025年8月,南果梨综合保障试点项目落地,提供1560万元风险保障。该项目融合两种保险,覆盖南果梨全生长周期:“果树综合保险”对霜冻、冰雹、风灾等造成的树体损伤及果实减产按实际损失比例赔付;“天气指数保险”为霜冻、暴雨、干旱设定触发阈值,实现“灾害发生即启动赔付”,无需现场定损即可快速理赔,构建起“树体+果实”双重保障。
这一“双险融合”模式,填补了鞍山南果梨产业专属保险空白,稳定了产量与收入预期,催生南果梨酒、果酱等深加工新业态,为“地理标志产品”向“高附加值产业”升级提供支撑。
未来,鞍山金融监管分局将指导机构提升风险保障精准度,解决农户后顾之忧。中华财险鞍山中支总经理范海涛表示,公司将以此次试点为起点,“以点带面”扩大当地特色产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激发特色产业发展活力,让金融保险“活水”精准滴灌乡村振兴“沃土”,助力这颗“黄金果”成为拓宽农户共富之路的重要支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