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要:这份刺眼的成绩单背后,是一家高端白酒企业在行业调整期的挣扎与抉择。
文|张琪
编辑|赵笑梅
2025年8月28日,水井坊交出了十年来最差的半年报。上半年净利润1.05亿元,同比下滑56.52%;更触目惊心的是,第二季度单季净亏损达8500万元,同比跌幅高达251%。
更值得警惕的是,公司核心产品价格体系全面松动。上半年白酒销量同比增长14.53%,但平均单价同比下降24.72%,"以价换量"的无奈之举,折射出其高端战略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渠道端同样传来坏消息:截至2025年6月末,水井坊经销商数量减少17家,同比降幅24.29%。河南地区最大经销商河南云飞酒业拟不再续签的消息,更引发了渠道体系的震荡。
01 业绩下滑:高端梦碎的阵痛
水井坊半年报中的现金流数据,暴露了更深层的经营压力。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05亿元,公司将其归因于邛崃全产业生产基地项目(一期)转运营后,原辅料采购及人员、运营费用等现金支出增加。
当下白酒行业正处于深度调整期,商务宴请、宴席等传统消费场景持续承压,市场复苏节奏放缓。春节期间消费表现不及预期,进一步推高了渠道库存水位。
就在行业整体低迷之际,水井坊却交出了一份看似矛盾的成绩单:销售量逆势增长14.54%,且全部来自中高档酒。但"量增价跌"的背后,是企业盈利能力的持续萎缩。
这种困境在第二季度集中爆发:营收5.39亿元,同比下降31.37%;净利润亏损8500万元,同比降幅扩大至251.25%。
高端产品线成为“重灾区”。上半年高档产品收入13.05亿元,同比下降14.00%;其中第二季度收入4.54亿元,同比暴跌36.95%。曾被寄予厚望的超高端品牌"第一坊"表现未达预期,有经销商直言:"向客户推荐时,对方总会反问——为什么不选茅台或五粮液?"
盈利能力随之下滑。上半年公司毛利率79.26%,同比下降1.71个百分点;第二季度毛利率更是跌至74.42%,同比降幅扩大至7.13个百分点,盈利空间被持续挤压。
02 渠道震荡:大商模式的反噬
水井坊长期依赖"大商模式+厂商协同"的渠道策略,这种模式虽能推动产品快速铺市,却也埋下了过度依赖大经销商的隐患。
渠道数据印证了危机的严重性:上半年批发代理销售收入9.24亿元,同比下降34.35%;第二季度这一指标同比降幅更是扩大至51.21%。
河南云飞酒业可能终止合作的传闻,像一颗石子投入经销商群体,激起层层焦虑。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大商一旦离场,不仅会引发清库存带来的市场价格冲击,更会动摇整个经销商队伍的信心。"
为稳住价格体系,水井坊不得不对核心产品臻酿八号实施全渠道停货,并承诺"应收尽收"市场上的跨区流货。但价格倒挂的顽疾已深入肌理——以52度500ML井台酒为例,其官方建议零售价808元/瓶,而终端实际售价仅在500-600元区间,价差悬殊折射出渠道管控的失效。
今年7月,水井坊发布《相关声明》,明确对臻酿八号500毫升装实施全渠道停货,直至另行通知,足见其稳定价格的迫切性。
库存压力同样不容忽视。公司存货从2019年末的15.2亿元飙升至2025年上半年末的37.1亿元,占净资产比例高达77.08%。高库存下,上半年合同负债首次出现下降,经销商拿货意愿的降温,成为渠道信心不足的直接信号。
03 战略摇摆:十年换帅背后的迷失
作为国内唯一外资控股的白酒上市公司,水井坊的外资背景既赋予其国际视野,也带来了本土化适配的难题。
帝亚吉欧入主后,水井坊与全兴大曲正式分家,两大品牌各自独立发展。但业内观察到一个尴尬的现象:"其他名酒的文化故事日渐深入人心,分家后的水井坊却总在有意无意切割过往,以至于本地人谈及'六朵金花'时,只认全兴大曲,不认水井坊。"
外资管理风格下,水井坊在品牌推广上投入不菲。2023年销售费用高达13.08亿元,甚至超过企业利润,占营收比例达26.41%。然而高投入并未换来对等回报——其销售费用率虽居A股上市酒企首位,品牌知名度与销售规模增速却垫底同行。
掌舵人范祥福的经历,折射出企业战略的摇摆。2015年9月,他被聘任为总经理,成为帝亚吉欧控股14年来的第8任总经理人选;2018年6月起担任董事长,2024年6月获选连任。这位"救火队长"曾坦言:"公司人才系统存在较大缺陷,未来需招聘稳定性强、任职时间长的高管",并在股东大会上强调,水井坊高管需具备"抗压"与"流利英语口语"两大硬性能力。
2015年范祥福临危受命,当年即带领水井坊扭亏为盈,2016年成功摘帽,并确立了坚定的高端化战略:"水井坊的品牌策略不会改变,我们一定往高端以上发展。"
薪酬变化与业绩起伏高度绑定:2021年其年度薪酬达523.7万元,居白酒行业榜首;随着业绩下滑,2022年、2023年薪酬分别降至105.8万元、108.7万元
但高端化之路布满荆棘。2019年他辞去总经理职务,仅保留董事长头衔,当时便有分析指出,其对水井坊的改造难言成功,中长期战略显得零散混乱。
2024年8月,胡庭洲接任总经理,2025年上半年这份成绩单,成为他上任后的首份"答卷"。
04 定位困局:两头承压下的突围尝试
水井坊正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高端市场被茅台、五粮液牢牢把控,品牌溢价能力不足;中端市场又面临剑南春、舍得酒、梦之蓝等品牌的激烈争夺。
独立酒类评论人肖竹青的分析一针见血:"茅台之外的名酒品牌可替代性强,品牌心智占位模糊,消费者价格预期不明确,很容易被替代。"
面对困局,水井坊也在积极求变。2025年3月,公司推出双品牌战略:"水井坊"主打300-800元价格带核心产品,"第一坊"则聚焦800元以上超高端市场。
市场策略上,将市场划分为"堡垒城市""先锋城市""潜力城市"三类,针对不同市场给予经销商差异化支持与要求。
新任总经理胡庭洲自2024年7月上任以来,将70%时间投入市场调研与消费者拜访,累计接触超一万名消费者,这种深耕市场的姿态,或许能为企业带来新的突破。
产品创新上,公司正探索超低度产品,试图以低度白酒切入年轻消费群体——这被视为行业未来的重要趋势。
渠道拓展初见成效:上半年新渠道收入4.68亿元,同比增长126.12%;第二季度同比增长70.82%。海外市场也显现亮点,第二季度国外收入同比增长24.66%。
水井坊表示,将持续推进战略转型,依托"水井坊""第一坊"双品牌,覆盖不同价格带,构建发展新动能。
编后语
成都水井街的水井坊博物馆,静静流淌着600年的酿酒历史。这里曾是范祥福最常带客人参观的地方,他常说:"企业最重要的是专注与一致性,定下的目标不能随便调整。"
如今,这家百年酒企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高端市场难以突破,中端市场守不住阵地,经销商信心动摇,业绩大幅滑坡。
范祥福曾以"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看天上云卷云舒"形容心境,这位年过六旬的企业家,或许正需要这份定力来应对水井坊的"中年危机"。
白酒行业的调整仍在继续,水井坊的转型之路注定漫长。博物馆里的酒香依旧,而企业的未来答案,或许还需要时间慢慢酿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