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8年,张扣扣案震惊全国。
他为了替母亲复仇,精心策划了一场杀戮,使三人失去了生命。
1996年,他的母亲在一场邻里纠纷中被邻居杀害。
当时,由于凶手未成年就被轻判了,张扣扣对此判决一直心存不满,积怨长达二十余年。
于是,2018年春节,他选择了以暴制暴的方式为母亲讨回公道,而这也让他自己被判处了死刑。
临刑前,张扣扣对父亲说了五个字:“爸爸,没事的。”
那么,这场悲剧是如何发生的呢?
母亲的血泪冤屈
陕西汉中市南郑区的某个村子里,张扣扣一家与邻居王家曾是关系紧密的邻里。
张家的父亲张福如,曾和王家老大王自新一起做生意,两家人一度相处融洽。
然而,这份表面上的和谐并未持续太久。
一次,张福如计划承包村里的土地,却在关键时刻被王家横插一手,导致合作落空。
这件事像一根刺,扎进了两家人的关系中,也成了日后无法弥合的裂痕。
张扣扣的母亲汪秀萍性格直爽,心直口快,她无法忍受这样的背叛,频繁与王家发生口角,甚至公开嘲讽。
1996年8月的一天,矛盾终于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
那天,汪秀萍外出路过王家,向着王富军吐了一口口水,但是并未吐到对方身上。
于是,返回路过的时候,她继续吐了一口痰,这次击中了王富军的脸。
愤怒之下,王富军冲上前狠狠地扇了汪秀萍一巴掌,王正军也加入争执之中。
动起手来后,在一片混乱中,汪秀萍用手边的铁条袭击了王正军的头。
王正军不甘示弱,也愤怒地从一旁捡起一根粗壮的木棍,狠狠砸在了汪秀萍的头上。
这一击成了致命的导火索。
汪秀萍应声倒地,虽被紧急送医,但由于伤势过重,她最终没能挺过来。
这一切发生时,年仅13岁的张扣扣亲眼目睹了母亲的倒下,那一刻的无助与愤怒,也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里。
事后,王正军因为未满18岁,仅以过失杀人罪被判处7年有期徒刑,赔偿张家8000元丧葬费,外加1500元的精神损失费。
然而,这场判决远远无法平息张家人的愤怒。
张家人坚信,法律的裁决并未公正地处理这场人命关天的冲突,甚至认为整个村子都在为王家说情作证。
这场邻里之间的仇怨,自此埋在了张扣扣心底,成为他人生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复仇的执念
自1996年母亲惨死以来,张扣扣的生活看似恢复了平静,但这份平静只是表象。
多年来,他从未忘记母亲倒在血泊中的画面,那些压抑的愤怒、失落和无力感,成了他人生的唯一动力。
他之后选择了参军,在部队服役期间,张扣扣是个特别刻苦的人。
他对于体能训练的执着和对武器操作的精准掌握,都让上级领导对他刮目相看。
然而,他心中真正的目标,并不是荣誉或晋升。
每当提起参军的理由时,他总是坦然地说:“为了给我妈报仇。”
这句话听起来像个玩笑,但了解他过去的人都知道,张扣扣似乎是认真的。
退役后,张扣扣并没有急于展开复仇计划。
他回到了家乡,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打工、盖房子、交女朋友。
这期间,他似乎和过去的仇恨划清了界限,至少表面如此。
但在内心深处,那个计划一直在酝酿,等待合适的时机。
张扣扣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每年春节,他总会观察王家兄弟的动向,暗中研究他们的行踪。
2018年2月15日,除夕之夜,张扣扣决定是时候结束这一切了。
他穿着一身黑衣,戴上帽子和口罩,手里紧紧握着一把锋利的单刃刀,藏在衣服下。
他潜伏在村委会附近,等待着目标——王正军和王校军两兄弟的出现。
当时,王家兄弟正带着亲戚去祭祖。
回来的路上,张扣扣看到他们后,迅速从隐蔽处冲了出来,抬刀对准了王正军的颈部猛割,随后快速向他的胸口、腹部捅去数刀。
王正军对突如其来的袭击措手不及,顷刻间倒地不起。
但张扣扣并未停下,他朝着已经害怕跑了的王校军追了上去,紧接着在他的胸口和腹部连刺数刀,直到王校军倒在地上。
张扣扣的每一刀都充满了仇恨,他没有丝毫犹豫。
尽管王校军已经失去反抗能力,他仍然不放心地返回去,对着倒在地上的王正军补了十几刀,确保其彻底失去生机。
杀死王家兄弟后,张扣扣的怒火还未平息。
他走向王家老宅,踹开了房门,又毫不犹豫地刺向王自新。
数刀之下,王自新也倒在血泊中,瞬间失去了生命。
这场复仇行动在短短几分钟内结束,张扣扣杀死了王家的三个男人,离开王家之前,张扣扣还点了一把火。
犯罪之后,张扣扣很快就被逮捕,也迎来了审判。
法庭上的坚守
2019年1月,汉中市中级人民法院首次开庭审理了张扣扣案。
公诉方详细陈述了张扣扣的罪行,强调他的行为是蓄意谋杀,且手段极其残忍。
然而,张扣扣的辩护律师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他们强调,张扣扣的行为源自童年的创伤和长期的心理压抑。
辩护律师指出,张扣扣在13岁时亲眼目睹了母亲被杀,而凶手仅仅因为未成年而逃脱重刑,这对张扣扣的心理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打击。
为了证明张扣扣的精神状态存在问题,律师还申请对他进行精神病鉴定。
尽管如此,法院并未采纳这一申请。
法官认为,张扣扣在作案时表现出明确的目的性和极强的控制力,完全具备刑事责任能力。
张扣扣的律师并未气馁,继续为他进行辩护,提出张扣扣是因为社会的不公才选择复仇。
律师强调,王家从未为张母的死道过歉,这也是导致张扣扣积压仇恨的关键因素。
但在法庭上,张扣扣自己沉着地回答了所有问题,也反复强调他并非精神病患者。
他表示,自己选择杀人不是因为心理疾病,也不是出于对社会的怨恨,单纯就是为了替母亲报仇。
他坚决不认同自己是一个滥杀无辜的凶手,认为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有充分的理由。
一审宣判后,张扣扣被判处死刑,他当庭提出上诉。
案件进入二审程序后,张扣扣的律师依然没有放弃,继续争取为他减刑。
然而,在2019年4月,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并当庭宣判,驳回了张扣扣的上诉,维持一审判决。
张扣扣听到这个结果时,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他已经预料到了这一切。
最终,张扣扣在庭审中的所有辩护,都未能改变他的命运。
最后的五个字
2019年7月17日,张扣扣的生命迎来了终点。
死刑执行之前,张扣扣最后一次见到了父亲张福如。
张福如紧紧握住了儿子的手,无法抑制地哽咽。
他的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对儿子的惋惜、对家庭命运的无奈以及对当年那场悲剧的回忆。
这一切都如沉重的阴霾,笼罩着这对父子。
然而,张扣扣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恐惧或不安,他的表情平静,眼神中透着解脱和一种奇特的安慰。
“爸爸,没事的”张扣扣行刑前还安慰了父亲。
而这简短的五个字,也成了他留给父亲,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
没有泪水,也没有过多的解释,他似乎在用这句话告诉父亲,自己已经做好了承担一切后果的准备。
张福如没有回应,仿佛被这些话瞬间压垮。
他知道,这场悲剧的开始早在二十多年前母亲被杀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而如今的结局,不过是多年仇怨的终点。
行刑过后,张福如面对火葬场多次来电拒绝认领儿子的骨灰。
在他心中,张扣扣并不该以这种方式结束生命,领回骨灰等于承认儿子的罪行,这是他无法接受的现实。
张福如的倔强反映了他内心的挣扎:既为儿子的命运感到不公,又无法原谅儿子选择了以暴制暴的方式解决问题。
这场复仇不仅毁了张家,也终结了王家三条人命,最终让两家人都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
张扣扣的临刑遗言,也许是一种解脱,但它却无法修复这场长达二十多年的悲剧带给两家人的伤痕。
结语
张扣扣的复仇故事,在悲剧中落下帷幕。
他为母亲讨回公道的执念,最终让他走上了不归路。
然而,他的命运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一个社会问题的缩影。
当法治社会与个人情感产生冲突,复仇与正义的界限开始模糊不清。
张扣扣的选择让我们反思,复仇是否真能解脱痛苦?法律的公正又是否足以弥补情感的创伤?
无论怎样,这场长达二十多年的恩怨,带给所有人的,除了深重的伤痛,还有关于正义与人性的追问。
信息来源:海外网 2019年1月8日 关于《张扣扣案检察机关公诉意见书全文公布:犯罪手段特别残忍》的报道
央广网 2019年4月12日 关于《张扣扣案二审当庭宣判 维持一审死刑判决》的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