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这场仗打得真是让人揪心。
尤其是空战部分,损失太惨重了。
俄罗斯的苏-27系列飞机,一架接一架往下掉。
光是开头几个月,就摔了十多架。
有苏-27,也有苏-30。
都是被实打实拍下来的,想不认都不行。
到了今年夏天,俄罗斯固定翼飞机损失已经超过一百架。
连苏-35这种主力机型都至少没了八架。
有的消息说还不止这个数。
日本空军这边一看,心里直打鼓。
自己那些F-15J,到底能不能扛住中国空军的压力?
特别是面对歼-11、歼-16这些非隐形战机。
美国媒体最近有篇文章就说,日本F-15J升级之后,除了中国的歼-20,别的机型他们根本不用太担心。
这话听起来挺唬人,但到底靠不靠谱?
我们不能光听人说,得看看实际发生了什么。
俄乌战场上,俄罗斯的战机是怎么没的?
开战第一天,苏-30低空飞行掩护地面部队,结果被导弹直接打碎。
没过几天,苏-27也想低飞躲雷达,还是被远程锁定击落。
这些都是吃了防空系统的亏。
雷达不行,电子对抗弱,还没看到敌人在哪,导弹就已经飞过来了。
后来俄罗斯学乖了,飞高一点、远一点。
但照样还是掉飞机。
苏-35在高空巡逻,被超视距导弹打下来。
官方说是事故,可残骸照片就摆在那里。
到今年年初,苏-35又损失了两架。
最新的一架是六月份没的,想绕后偷袭,结果被对方战机远程解决。
这些实战经验说明什么?
俄系战机虽然机动性强,但雷达系统、导弹射程、电子支援这些环节落后。
中国的主力战机,比如歼-11、歼-16,其实也是从苏-27这条线发展出来的。
国产化改得再多,底子上的问题可能还在。
真放到高强度对抗环境下,会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谁也不敢打包票。
再看日本这边。
F-15J确实是老飞机了,八十年代就开始用。
但日本舍得花钱升级。
2020年启动超级拦截机计划,投进去45亿美元。
换新雷达、新计算机、新电子战系统。
还能挂载射程900多公里的导弹。
这不只是防御,已经能主动打击了。
中国的歼-11、歼-16数量多、性能也不弱。
歼-16尤其厉害,能挂远程导弹,雷达探测距离远。
但问题是,这些飞机没真正经历过实战。
模拟和真实战场,完全是两码事。
俄罗斯当初也觉得自己的飞机很厉害,真打起来才发现漏洞百出。
日本怕的不是飞机本身,而是中国完整的作战体系。
预警、指挥、信息支援,这些才是现代空战的关键。
如果体系统筹不好,再好的飞机也只是一个个移动靶子。
但反过来说,如果日本F-15J能先发现、先锁定、先干扰,中国的非隐形战机就会非常被动。
说到底,装备只是工具,人才是核心。
俄乌冲突再次证明,没有可靠的体系支撑,单靠战机性能是很难取胜的。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这几年拼命发展信息系统、无人机协同和远程打击能力。
光有飞机不够,得会用、能联、善变通。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这些军事动态似乎很远,但其实关系到每个人的安全环境。
地区的军力平衡直接影响和平稳定。
咱们当然不希望打仗,但必须做好准备。
不惹事,也不怕事——这句话放在这里特别合适。
最后我想说,别看今天讨论的是战机对抗、雷达导弹,真正较量的,其实是国家的科技实力、工业水平和战略智慧。
装备可以更新,战术可以调整,但唯有重视实战、实事求是,才能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冲突中占据主动。
和平很宝贵,但和平从来不是靠让步换来的。
这一点,俄乌战场已经教给了我们太多。
愿世界少一些冲突,多一些理智。
但该强的力量,一点也不能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