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U8L上市#
秋分:桂香风里话农时
山林摇落见秋光
河岳含清昼夜长
匠意拳拳终不改
物华冉冉自呈祥
金风拂陇千仓实
丹叶铺阶万景彰
渐觉轻寒侵短袂
犹怜晚照映回廊
桂香暗度篱边影
稻浪晴翻陇上黄
时序推移催岁稔
初心坚守伴年长
人间好景平分处
天地澄明入望乡
愿得盈收添暖意
与君共赏此秋芳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当太阳抵达黄经180度,昼夜均分、寒暑相平的秋分便踏着金风而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立的节气之一,秋分不仅是自然时序的坐标,更承载着千百年沉淀的民俗底蕴,在桂香与稻浪间,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秋日生活画卷。
“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古籍中对秋分的定义,精准道出了此时的自然特征。此时节,北方层林渐染,“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景致初显;南方则仍是“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温润,金黄的稻穗压弯枝头,棉花白似雪,高粱红如霞,天地间尽是丰收的色块。
这般物阜民丰的景象,也让秋分自古便与“丰收”紧密相连,2018年起,秋分更被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让古老节气焕发出新的时代内涵。
祭月是秋分最具诗意的民俗。古人认为“春祭日,秋祭月”,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后因秋分日期不固定,祭月活动逐渐移至中秋,但部分地区仍保留着秋分祭月的遗风。《礼记》中便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的记载,皇家祭月仪式庄重肃穆。
民间则多在庭院设案,摆放月饼、石榴、梨等祭品,全家焚香叩拜,祈求月神赐福。月光下,孩童捧着月饼追逐嬉戏,长者讲述“嫦娥奔月”的传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诗句在晚风里流转,满是团圆的温情。
“秋分割稻忙,五谷入仓廪。”对于农人而言,秋分是最忙碌也最喜悦的时节。北方有“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的农谚,此时正是冬小麦播种的关键期,田埂上随处可见耕牛犁地、农夫撒种的身影;南方则忙着收割晚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场景在田间上演。
收获后,农家会晾晒谷物、晾晒衣物,俗称“晒秋”,屋檐下、晒场上,金黄的玉米、火红的辣椒、雪白的棉花层层叠叠,既是晾晒丰收的果实,也是对来年顺遂的期盼。
秋分时节,民间还有“竖蛋”的趣味习俗。“秋分到,蛋儿俏”,此时昼夜均分,地球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鸡蛋更容易竖起来。人们会挑选新鲜的鸡蛋,耐心调整角度,在欢声笑语中比拼技艺。这一习俗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观察与顺应,如今仍是秋分时节大人小孩乐此不疲的游戏。
饮食上,秋分讲究“贴秋膘”“吃秋菜”。经历了盛夏的酷暑,人们食欲渐开,会吃些富含营养的肉食滋补身体,北方多吃羊肉、牛肉,南方则偏爱鸭肉、鱼肉。“秋菜”则是指秋分前后生长的野苋菜,民间认为吃秋菜能清热降火、强身健体,邻里结伴去田间采摘,回来做成清炒秋菜或秋菜汤,“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的谚语,道尽了饮食背后的祈福心意。
从祭月的虔诚到丰收的欢腾,从竖蛋的童趣到食俗的温情,秋分的民俗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结晶。当现代生活的节奏日益加快,重温这些古老习俗,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在桂香稻浪间,寻回那份对时序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正如诗云“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秋分以其独特的韵律,在岁月长河中静静流淌,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