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五点的东京江户川区,便利店的荧光灯还亮着,货架前不时能看到头发花白的老人在整理商品。
这些高龄从业者里,有不少人是为了偿还几十年前欠下的房贷,即便已经到了本该安享晚年的年纪,每月的收入仍要一分不少地划给银行。
日本法务省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至今仍有14782起房贷继承案件,大阪地方法院处理的案件中,最高龄的债务人已经91岁,而他需要偿还的贷款,早在1989年就已签下。
这场跨越世纪的债务纠缠,要从上个世纪80年代那场疯狂的房地产泡沫说起。
房价泡沫
1951年《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的签订,给日本经济铺了一条特殊的发展路径。
美国提供的20亿美元直接援助、军费占比降至0.88%的“轻装上阵”,再加上朝鲜战争期间30亿美元的“特需”收入,让这个战败国在短短几十年里迅速崛起。
到了80年代,日本的外汇储备占到全球的50%,汽车、电子等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几乎没有对手,手里的钱越来越多,却慢慢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方向。
过量的资本最终一股脑涌向了房地产市场,1987年,日本央行做出了一个关键决策:把房贷利率从5.5%直接降到2.5%。
这一下,银行的贷款门槛也跟着降低,甚至出现了“零首付就能买房”的情况。
当时的东京,土地价格高到离谱,普通职员就算不吃不喝,也得工作12年才能买下一套60平米的公寓。
地方政府对这种狂热不仅没有降温,反而还在“推波助澜”。
1985年到1990年这五年里,土地相关的税收占了地方财政收入的42%,不少地方为了拉动经济,对违规提高容积率的住宅项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银行也乐于给这些项目放贷。
在“房价永远涨”的信念里,几乎没人觉得泡沫会破,80%的家庭都抱着“先上车再说”的想法,哪怕背上高额贷款也要买房。
泡沫破裂
1990年,日本央行的一系列操作彻底戳破了泡沫:连续五次加息,把利率提到了6%,同时收紧了对房地产企业的贷款。
这记“组合拳”下去,房地产市场瞬间垮了,东京房价从1990年到1993年累计暴跌70%,曾经风光的三菱地产等巨头,因为扛不住100万亿日元的不良债务,一个个宣告破产。
企业的危机很快传到了普通家庭,日本金融厅2023年公布的案例集里,有这样一个典型情况。
某个家庭1989年花8000万日元买了套公寓,到1995年,房子的市值只剩2300万日元,但他们要还的贷款还剩6500万日元。
这种“房子不值钱、债务一分不少”的“负资产”困境,成了很多家庭的噩梦。
更残酷的是,日本的债务继承制度让这种痛苦延续到了下一代,按照规定,购房者去世后,子女如果继承房产,就得同时承担剩余的贷款。
2024年的统计显示,全国仍有1.2万起这样的隔代还贷案件,有的家庭里,孙子要接着还祖父几十年前签下的“子孙贷”,债务像一根无形的锁链,捆住了好几代人。
泡沫破裂后的那几年,日本社会被绝望笼罩,1998年,日本的自杀人数达到32863人,创下战后纪录。
仅在东京涉谷区,半年内就发生了17起跳楼事件,死者的遗书中,几乎都提到了沉重的房贷压力。
两种人生
泡沫破了之后,没买房的人也分成了“幸运”和“不幸”两类。
住在政府廉租房里的家庭算是躲过了一劫,他们虽然没赶上房价上涨的“红利”,但也没被债务压垮。
东京公租房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年住廉租房的家庭,他们的后代至今仍占公租房住户的41%,这些家庭的生活,几乎没受到房地产崩盘的影响。
另一群没买房的人就没这么幸运了,那些因为贫困贷不到款的年轻人,在经济萧条中彻底没了出路。
90年代,日本青年失业率飙升到8%,找工作难、工资低成了常态。
他们既没享过泡沫时期的好日子,又要承受萧条带来的苦果,成了“失去的二十年”里最沉默的受害者。
这种命运的分化一直延续到现在,日本总务省2024年的调查显示,全国34.8%的家庭选择租房住,30岁以下年轻人的租房率更是高达89%。
东京都心的租金很稳定,只占收入的20%,而且租房合同可以随时解约,“搬家自由”成了新一代年轻人的生活选择,没人再把“必须买房”当成人生标配。
迟到的政策修正与观念转变
面对遗留几十年的房贷问题,日本政府这几年终于出台了一些补救措施。
东京对泡沫时期的房贷实行“利息减免”,只要每月还贷金额超过收入的30%,超出部分的利息就能减免。
大阪更直接,推出了最高50万日元的“房贷转换补贴”,鼓励人们把当年的高利率旧贷款,换成现在0.78%-1.68%的低息新贷款。
2023年通过的《高龄房贷者援助法》,允许70岁以上的借款人把贷款期限延长到85岁。
可这也只是“缓兵之计”,对那些已经七八十岁的老人来说,就算期限延长了,每月的还款压力还是没减多少,只是把还债的时间又拉长了而已。
比政策调整更重要的,是人们观念的彻底改变,现在的日本年轻人,早就不把买房当成人生目标了。
在东京,有12万年轻人直接放弃买房,用原本能付首付的钱改装了房车,每月的生活费比购房者低40%,想换城市就换城市,想旅行就旅行,不用被房贷捆在一个地方。
这种“不被房产绑架”的生活方式,其实是对泡沫时代最深刻的反思。
现在东京区役所门口的电子屏上,会实时滚动房屋成交价,所有数据都公开透明;银行审批房贷要经过20道流程,首付比例也提高到了20%以上,再也不会出现当年“零首付放贷”的疯狂。
这些变化的背后,是一代人用苦难换来的教训。
傍晚的东京街头,便利店的灯光和房车的车灯偶尔会交错。
一边是还在为几十年前房贷奔波的老人,一边是带着“家”四处闯荡的年轻人,两个身影擦肩而过,像是两个时代的对话。
泡沫破裂四十多年后,东京2025年新建公寓的均价已经涨到了8958万日元,可年轻人却用“租房自由”“房车生活”,对抗着曾经的“房产迷信”。
就像日本某智库报告里写的:家从来不是用来炒作的商品,也不该是压在身上的债务枷锁,而是灯光下能让人安心的地方。这句话,大概是对那场泡沫危机最沉痛,也最清醒的总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