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的皖南,空气里还残留着暑热。在池州市青阳县的安徽宝镁轻合金有限公司压铸车间里,一台7000吨级的巨型压铸机正轰鸣作响。通红的镁合金溶液被注入模具,90秒后,一个长达2.3米的汽车仪表盘支架完整成型——这是目前全球尺寸最大的一体化镁合金压铸件。
“比传统钢制件减重60%,成本降低50%。”宝镁集团副总经理杨春林抚摸着还带余温的铸件,像在欣赏一件艺术品。这个即将搭载在某新能源高端车型上的部件,标志着我国在镁基轻量化材料应用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放眼江淮大地,这样的创新场景正在各处上演。“十四五”以来,安徽制造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9%,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全省规上工业营收由2020年的3.8万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5.49万亿元,位次由全国第12位提升到第6位。今年上半年,全省汽车产量、新能源汽车产量、汽车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
目前,全球近10%的显示面板,全国约8%的工业机器人、10%的汽车、11%的新能源汽车、15%的家电、20%的光伏组件、30%的光伏逆变器、50%的光伏玻璃在安徽生产。这个曾经以传统农业为主的中部省份,正在成为中国制造业版图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极。
在池州安芯电子的千级无尘车间里,一条崭新的6英寸车规级芯片产线正在试产。副总经理李建利指着玻璃幕墙后的光刻机说:“这条产线投产后,我们将实现车规级TVS芯片的国产替代,打破国外企业40年的垄断。”
数据显示,安芯电子的功率二极管芯片产能位居全国第二,其研发的车规级芯片能耐受185度高温,技术指标国际领先。在安徽,像这样的技术突破正在多个领域同步上演。
太湖县功能膜产业基地里,金张科技总经理助理吴传耀向我们展示厚度仅0.05毫米的防蓝光光学膜:“别看它薄,却能阻断80%有害蓝光,国内市场占有率超60%。”这家从山区县城崛起的企业,已成为三星、维信诺等国际巨头的重要供应商。
省工信厅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安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从全国第7位提升至第6位,企业研发投入突破千亿元大关,拥有200多家“国字号”创新平台。人均创造工业营收由146.8万元提升至187.2万元,规上工业企业亩均产出效益和税收分别增长约30%、40%。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速约为规上工业增速的2倍。
“真正的制造业升级,是让企业从‘被迫替代’转向‘主动引领’。”省经济研究院产业所专家认为,安徽制造正经历从“解决有无”到“定义好坏”的质变。
青阳县宝镁办主任陶方友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特殊的“作战图”——镁基新材料产业链招商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103家目标企业,其中51家已进入深度对接。
“宝镁项目就像种下了一棵梧桐树。”陶方友说,两年间已有33家产业链企业落户青阳,形成从原镁冶炼到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布局。今年1-6月,全县镁铝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29.8%。
这种集群效应在安徽多个制造业领域显现。在安庆,功能膜新材料产业汇聚企业超百家,形成“上游基膜—中游涂布—下游应用”的完整链条;在池州,半导体产业集聚企业130余家,2024年产值达276亿元;在马鞍山,以汉马科技为龙头的新能源商用车产业集群,带动500余家配套企业协同发展。
“产业集群不是企业的简单聚集,而是创新要素的化学反应。”安庆市工信局总经济师张帆指出,安庆市已建立12条产业链“链长制”,按照“一条产业链、一个工作专班、一套支持政策”的模式精准培育。
目前,安徽现有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20个,智能语音集群、参与的长三角大飞机集群成功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2024年,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营收占全省规上工业企业营收近三成,合肥市新一代信息技术集群等5个集群达千亿级规模。
在星河动力池州基地,动力制造部部长邢柏强带我们参观正在组装的“智神星一号”火箭发动机。“选择池州,看中的不仅是政策优惠,更是这里的航天产业生态。”他说,公司周边已聚集17家商业航天关联企业,涵盖材料、零部件、地面设备等领域。
这种产业生态的构建,正在打破传统制造业的边界。华孚精密科技数智自联研究院总监卢训印透露,企业联合重庆大学建设的镁基轻量化材料创新中心,已吸引6家上下游企业入驻:“我们不仅是供应商,更是共同创新者。”
政策层面也在积极引导。马鞍山推出“经心办”企业服务品牌,创新“经采易贷”金融服务体系;池州设立4支总规模14.6亿元的半导体产业基金;太湖县建立“妈妈式”帮办机制,为49家企业代办审批事项140件。
“制造业竞争已从单个企业比拼转向生态系统竞争。”省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分析,安徽通过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七位一体的创新生态,正形成吸引高端要素的“强磁场”。
“十四五”以来,安徽规上工业企业由1.8万户增加到近2.5万户,增长近四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由0.85万户增加到2.3万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由2818户增加到7221户,均增长了约2倍,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90户、居全国第8位,“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苗木”葱郁的企业生态初步形成。
从江淮腹地到长江之滨,从传统制造到智造引领,安徽正以破竹之势打破产业边界、技术壁垒和地域局限。在这里,每一家创新企业都是打破常规的“破壁者”,每一个产业集群都是协同作战的“集团军”,整个制造业生态正如雨林般蓬勃生长。
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的大幕即将开启,安徽制造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正如一位制造业专家所言:“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产品的升级、产业的变革,更是一个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迈进的坚定步伐,是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时代缩影。”
当全球制造业的目光聚焦安徽,这片热土正在用实力证明:创新不是沿海地区的专利,内陆同样可以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安徽制造,正以硬核实力书写新时代的工业传奇。(记者 张贤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