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产教融合课程建设生态圈
在“新文科”建设与产业升级双重驱动下,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已成为设计教育回应时代命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路径。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依托扬州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传统工艺产业资源,以新文科理念为引领,针对传统设计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依托“综合设计”课程,与江苏谢馥春国妆股份有限公司、扬州安贝斯玩具有限公司等企业协同共建课程教学与实践平台,聚焦传统非遗的当代转化、跨学科教学重构与真实项目落地,构建了以“文化为魂、产业为体、交叉为用”的教学改革模式。经过探索与实践,该课程逐步构建出可推广、可迭代的育人新范式,为高校设计类专业开展产教融合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经验。
理念创新
确立产教融合课程基石
扬州作为大运河文化带重要节点城市,非遗与工艺美术资源丰富。学院紧扣地域文化特色与产业升级需求,以新文科建设为引领,突破传统设计课程“重艺术轻产业、重单技轻融合”的局限,确立“文化传承、产教协同、跨界融合”的理念。课程以培养具有文化责任感、创新能力和产业视野的复合型设计人才为目标,深度融合非遗美学、设计思维、技术实现与市场转化,积极响应“新文科”所倡导的学科交叉与服务社会发展的导向。
“综合设计”课程面向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大四学生,以“新中式生活方式”为主题,与谢馥春等老字号企业协同开展项目化教学。课程构建“一核多维”内容体系,以非遗文化当代转化为核心,融入文化理论、数字技术和品牌营销等跨学科知识;采用“双轨驱动”教学方式,依托企业真实命题与文化创新项目,整合案例研讨、跨界工作坊及企业答辩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自主探究与协同创新能力;同时,搭建“校内外多场景联动”实践平台,融合企业工坊、地方文化空间和学院工艺实验室,实现集设计、生产、展示、推广于一体的全链条实战;最终建立“过程与成果、校内与校外结合”的多维评价机制,引入企业、市场及展赛等外部评价主体,全面评估学生在文化传承、创意设计、技术实现和商业转化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该课程理念不仅强调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致力于构建连接传统与当代、教育与产业、创意与市场的价值生态,为产教融合课程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根基与可操作的行动框架。
框架重构
搭建跨学科实践教学体系
作为创新能力与综合能力培养的核心载体,“综合设计”课程坚持理论与实践融合并重,协同构建以“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为主轴、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课程聚焦新中式生活方式与非遗再生方向,将谢馥春企业IP时尚设计真实项目案例与品牌香文化生态引入教学内容,共同修订教学大纲、开发项目库及案例集,推动课程内容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
课程设置突破单一专业限制,整合产品设计、服装设计、数字媒体、公共艺术、营销管理等多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与综合创新实践能力。课程采用校企双负责人制,由校内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与企业导师联合授课,突出项目驱动和实战训练。教学环节系统整合市场调研、创意设计、技术实现、产品落地及商业推广,并通过企业答辩、用户测试与跨界研讨等方式,推动方案持续优化与迭代。
课程强调“做中学、用中学”,通过建立分阶段、多层次的能力培养路径,构建起贯通课堂、工作室、企业及市场的四维教学场景,全面增强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与产业实践素养。课程注重地域产业资源整合,将企业IP时尚化设计与扬州“中国毛绒玩具礼品之都”的产业优势相结合,致力于培养地域文化创意产业所需的具有创新意识和跨界整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范式生成
形成可推广的实践育人经验
课程持续深化“真题真做·产业驱动”教学模式,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产教融合育人范式。在与谢馥春合作的“非遗IP时尚化”项目中,学生团队深入企业溯源香粉制作技艺,创新性地将传统香包与棉花娃娃结合,开发出集陪伴、疗愈与收藏功能于一体的“香娃娃”潮玩产品,首期产品将于2025年10月正式上市,着力实现文化价值与市场效益的双重转化。同时,课程以新中式服饰设计赋能国妆产品,创作出一系列深度融合运河文化与香文化的创新设计作品,有效推动了品牌产品推广。课程成果通过联合扬州市广陵区政府部门共同举办“运河文化时尚大秀”得到集中展示,并获得多家官方媒体报道,形成了“文化传播+品牌推广+成果转化”的多重效应。
近年来,课程作品荣获高水平奖项十余项,孵化多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学院依托该课程所积累的产教融合经验与行业资源,与扬州安贝斯玩具有限公司携手,成功申报扬州大学“玩具数字化设计与产品开发”微专业,获得了校、企、行、政多方力量的支持,进一步拓展了产教协同育人的广度与深度,形成从课程到专业、从项目到生态的系统化建设路径,充分展现了课程建设的显著成效。
通过系统化改革,课程构建了“产教资源共融、教学过程共管、成果价值共享”的可持续育人机制,推动产教融合从“项目化合作”迈向“生态化共建”,在一定程度上,为高校设计教育赋能地方文化产业提供了相对完整、可迭代的解决方案,形成了具有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的产教融合育人新范式。
未来,学院将始终坚持以文化传承与创新为己任,以产教融合为路径,持续优化“课程—产业—文化”循环互促机制,培养更多扎根传统、面向未来的优秀设计人才,为中国设计教育创新发展贡献扬大智慧。
(靳璨)
《中国教育报》2025年09月19日 第11版
作者:靳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