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lcolm Rosholt,中文名为饶世和,1907年9月8日出生在美国威斯康辛州罗肖尔特。1931年来到中国北京,在当时的燕京大学进行研究工作。1932年,凭借他的一些新闻经验,他到上海,在美国人开办的一家名为《China Press》的报纸,担任特约撰稿人。在上海期间,他报道了发生在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和1937年的“八·一三”淞沪会战。
1940年末他返回美国。1943年起他再次来到中国,担任情报官兼联络官,1944年10月他来到昆明,为美国空军第 14 航空队(“飞虎队”)指挥官陈纳德将军工作。抗战结束后离开。1949年春,他又一次来到中国,加入陈纳德在中国组建的民营航空公司,负责公共关系工作,直到1952年返回美国。1979年,他担任美国第14航空协会主办杂志的图片编辑。2005年2月21日去世,享年98岁。
饶世和于1948 年 7 月 4 日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纳尔逊的活动上发表演讲。
饶世和在华期间,形成了大量的历史照片,用镜头记录了中国近代的历史,尤其是抗战前后上海的历史。今天分享部分主要是淞沪抗战时期上海滩的街头影像,战争已在眼前,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第一辑:
第二辑:
第三辑:
第四辑:
第五辑:
第六辑:
第七辑:
第八辑:
第九辑:
第十辑:
第十一辑:
第十二辑:
第十三辑:
第十四辑:
第十五辑:
第十六辑:
第十七辑:
一名男子走过一家用木板封门闭户的商铺。
行人们走过一扇用包装箱木板封堵的窗户。
上海街头,一名女子正在接种疫苗。
上海街头老人小孩在接种疫苗。
积水街道上的行人和平板卡车。
四行仓库与远处的火光。
位于右远端的大型仓库是四行仓库,浓烟四起。左侧远端有一座高耸建筑,是上海自来水塔,在香港路与江西中路路口,为解决租界从杨树浦水厂到苏州河南岸的自来水个位差问题。水塔在1954年被拆除。
上海天际线,大多仍是低矮石库门房子,远处高点是华安大厦与国际饭店。
远望南京路方向,可以看到南京路上百货公司的高塔,左侧带有方形塔楼的是永安公司,右侧带有尖顶塔楼的是新新公司。
远处是苏州河浙江路桥,上空浓烟弥漫。近处苏州河上停泊了大量船只,几乎把整 条河都塞满了。
战争中家园被毁的难民一家在吃饭。
地上铺开席子一家五口在吃饭,饭还有,菜已经不剩什么了。
上海法租界区域,关闭的大门前的难民。无助和迷茫的眼神看着镜头。
一处土路上的人力车和行人。
挑着家当牵着孩子匆匆赶路,逃难要紧。
医院手术室,一场手术正在进行中。
一名老妇人,悲苦的面容。
一名日本兵。
被拆断的铁轨与路障。
铁轨被拆掉了,路边用沙袋堆起路障。
闸北一带被炸毁的房屋。
被毁坏的电线。
江南制造局的东门。
街头代写书信。显微镜、八卦掌,这位老先生业务范围还挺广。
炸毁的街头,沙袋堆积的路障,一片狼藉。
明显有损毁的上海铁路局大楼,在天目东路和宝山路路口。
上海铁路局大楼,楼身多有弹孔。
Boundary Road,即现在的天目东路。
Boundary Road的损坏情况。这条路的辟筑始于清朝末年,原是一条小河浜,1899 年成为上海公共租界的北部界限,1904 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填浜修筑此路,名为界路(Boundary Road)。道路南半部及南侧属于公共租界管理,北半部及北侧属于华界。1937年淞沪战争时正在战争的边缘地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