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板”这三个字,在明星嘴里说出来自带滤镜,听着像开挂,现实却是开盲盒。
有人把公司做成大型“许愿池”,有人把公司开成“小饭桌”,谁真把艺人当资产,谁只是把艺人当流量,数据不会撒谎。
黄晓明那边,办公室灯常亮,热搜也常年在线,可点开旗下艺人名单,一水儿“眼熟却叫不出名”。
泰洋川禾当年一口气签下陈赫、周冬雨,又把papitube做到4亿粉,风光得像要上市。
结果呢?
头部吃饱,腰部饿晕。
克拉拉顶着“亚洲第一美女”头衔,戏约却只剩“花瓶”二字,去年干脆宣布“先不演戏了,去综艺里找自己”;孙岩靠《狂飙》虎哥刚冒头,转头就被塞进古偶男三,戏份剪得比预告还短,逼得他自己写剧本、跑组局,从演员变“半个制片”。
最尴尬的是,公司去年被爆“中小艺人排队解约”,理由出奇一致:没戏拍。
黄晓明在采访里苦笑:“我也在学着怎么分钱、怎么分时间。
”学归学,市场不等人,粉丝跑得比课程表还快。
再看贾乃亮,画风完全相反。
公司小得像个工作室,连前台都没有,艺人却一个个冒头。
李一桐五年里从古偶甜妹演到悬疑女主,部部有水花,秘诀无他——贾乃亮亲自蹲组。
有制片人吐槽:“他比经纪人还经纪人,半夜发微信问‘这场戏情绪对不对’。
”更绝的是,他把自己综艺资源直接拆成“艺人通告表”,谁适合搞笑、谁适合带货,排得明明白白。
去年李一桐在恋综里刷足存在感,转头进组《英雄志》,无缝衔接。
网友辣评:“别家老板在财报里找艺人,贾乃亮在艺人行程里写财报。
说到底,区别就一句:黄晓明把公司当航母,贾乃亮把公司当快艇。
航母看着威风,掉头难;快艇虽小,浪来了直接蹿。
行业寒冬里,大船容易搁浅,小船反而能捞鱼。
泰洋川禾现在砍短视频、缩战线,想回头补“艺人培养”这门课,可学生已经转校了;贾乃亮那边开始招新人,条件写得直白:“肯吃苦、能熬夜、不玻璃心。
”网友调侃:“这哪是招艺人,分明是招合伙人。
最扎心的是,艺人不是股票,不会自己升值。
克拉拉去时装周拍美图,评论区一水儿“姐姐好美,下次演点啥?
”;孙岩在抖音直播读剧本,弹幕飘过“虎哥别emo了,快进组”。
流量反噬起来,连滤镜都碎。
反观李一桐,杀青后第一件事是回公司开复盘会,贾乃亮坐旁边记笔记,画面像班主任批作业。
有人酸“小作坊”,可数据摆那儿:李一桐去年三部剧,两部豆瓣评分过7,一部招商破亿。
明星当老板,拼到最后拼的是“别把艺人当耗材”。
黄晓明在学着“慢下来”,贾乃亮一开始就“没快过”。
一个用规模赌未来,一个用细节攒现在。
谁对谁错?
市场说了算。
只是下次再看到“某某老板又签十个新人”的热搜,不妨先问一句:这十个人,是有了新戏,还是多了十张工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