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手越来越多,单子却没那么好接了。”这是不少外卖小哥最近的心声。
按理说,中国每天外卖订单高达 2.6 亿单(美团财报数据),听上去单量庞大,人人都能分到一口饭。
但现实却是,很多骑手却在抱怨收入下降,单价越来越低,甚至出现“抢单大战”。问题来了:是谁在跟骑手们抢饭碗?
01
先看数据。根据美团 2023 年财报,中国外卖市场日均订单量已经超过 6000 万,而到 2024 年,美团、饿了么加起来日均订单一度突破 2.6 亿单。
这意味着,全国每 5 个人里,就有 1 个人每天点一次外卖。
可是骑手的感受却是“日子更难了”。一方面,平台补贴收紧,单价下降。很多老骑手说,以前跑一单 7-8 元,现在同样的路程可能只剩下 4-5 元。
另一方面,竞争更激烈了。美团在 2024 年的财报中披露,全国注册骑手超过 700 万人,比三年前翻了一倍。骑手基数膨胀,单子自然就“摊薄”了。
这就好比一个大饼,看着越来越大,但分饼的人也越来越多。
02
更大的变化是,“新对手”杀入了骑手的地盘。
第一个对手是 闪送员。闪送、UU 跑腿、达达等即时配送平台近几年爆发,和外卖业务形成直接竞争。他们不仅送文件、送花、送蛋糕,还送餐,很多商家为了快,干脆找闪送员,结果外卖小哥的单子就少了一块。
第二个对手是 商家自配送。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等连锁餐饮,越来越多地使用自家的配送队伍。尤其是生鲜电商崛起,叮咚买菜、盒马鲜生都在布局自建骑手队伍。这些都在“截流”,让平台骑手的饭碗被分走。
第三个对手则更隐蔽:自动配送车。在北京、深圳等地,已经能看到无人配送车开上马路。京东、美团都在测试“无人车送外卖”,虽然短期还不能大规模替代骑手,但长远看,对骑手的冲击不容小觑。
03
骑手群体的处境,也成了社会议题。清华大学一项研究显示,2022 年中国外卖骑手超过 1300 万人,他们构成了典型的新就业群体。
但问题是,工作时间长、劳动保障不足、收入不稳定,已经是行业通病。
这几年,政策层面开始关注。人社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多次发布文件,要求平台改善骑手权益,包括强制为骑手缴纳工伤保险、合理规划算法、避免极端压榨。
2023 年,美团宣布为骑手缴纳综合保险,但依然有大量非全职骑手游走在“灰色地带”,一旦出事故,保障有限。
所以,外卖骑手眼中的“抢饭碗”,不仅仅是同行太多,而是整个行业结构的变化。
04
谁在抢骑手的饭碗?其实答案很清楚:平台的扩张逻辑、商家的自建配送、跑腿快递的崛起,以及未来的无人配送技术。骑手的生存空间正在被多方挤压。
但另一方面,外卖订单仍然在增长。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预计到 2025 年,中国外卖市场规模将突破 1.4 万亿元。
也就是说,市场还在扩大,只是分配格局在变化。
对骑手来说,未来可能要转型,比如从“纯跑腿”转向“社区服务”,从送外卖到送药品、送生活服务,找到新的立足点。
一天 2.6 亿单,听上去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但对骑手来说,真正能落到自己碗里的饭,却越来越碎。
外卖行业走到今天,已不是单纯的“多劳多得”,而是一个被资本、平台、技术不断重塑的战场。
无论如何,骑手们都在用汗水换饭吃,而他们最怕的,不是风雨,不是烈日,而是那一份饭碗,被别人悄悄端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