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上楼观台炼丹峰,看到了怀苏台,怀苏台背面有首诗,是沙孟海抄的苏轼的《授经台》。
查了资料,看到沙孟海的手迹在某拍卖平台估价6——10万。
诗的内容好,字写的也好。
这首诗写的授经台就是说经台,却立在炼丹峰上,位置有些不对。
说经台是楼观台最主要的地方,传说就是老子说经授经的地方,楼观台的主要建筑都在这里,但是那里并不是很大,建筑太多了。
炼丹峰上没有什么建筑,也大一些空旷一些,于是给这里立个碑也能说过去。
当年苏轼在凤翔府任判官,没事到处转转,到处留诗,这首诗写的真是不错。
授经台
宋 苏轼
剑舞有人通草圣,海山无事化琴工。
此台一览秦川小,不待传经意已空。
前两句讲了两个故事。
一个说的是张旭因观公孙大娘舞剑而悟草书神韵,终成草圣,一个说的是伯牙学琴三年,小有所成。但身他的师父成连认为:技法虽然成熟了,但是境界不够。然后把他带到海上,陶冶情操。三年之后,伯牙终成天下妙手。
你说,苏轼到了说经台,却想起了这两个故事,是什么意思?
苏轼当然是聪明人,聪明人说话是不说透的,让你“悟”。
就是这个“悟”,有人一辈子也悟不到,所以这个世界上有聪明人和苯人的区别。
你看看:大家都说公孙大娘舞剑舞得好,但是从中悟得心得的却只有张旭,成为一代草圣。
伯牙学琴技艺已经很娴熟了,但是他的师父却要带他到海上让人感悟境界,从一个精通技艺的琴师到有境界的大师。
把“悟”字拆解开,就是“心”“吾”:我要用心去感悟。
老子本不愿因传经的,《道德经》开头就说“道可道非常道”,要是不用心感悟,就是把《道德经》背的滚瓜烂熟也没有用:“不待传经意已空。”
不知道来楼观台的人,有几人悟道。
两耕斋闲话:闲来喝茶,梦里拈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