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丰收后,修剪下来的枝条、掉落的树叶堆得像小山,处理起来愁死人!
一把火烧了,浓烟滚滚污染空气,环保部门还不允许,堆在那儿不管,又占地方还容易滋生害虫。
2021 年咱们国家果园面积就有 1281 万公顷,光这些 “绿色垃圾” 就产生了 5764 万吨。
这么大的量,到底咋处理才好?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庞学勇团队还真找到了答案,帮果农解决了这个大难题。
说起处理“绿色垃圾”的方法,堆肥是最好的,既不污染环境,还能“化作春泥更护花”。
但是唯一的缺点是堆肥太慢了,尤其是果树枝条,硬邦邦的难分解,要等好久才能用。
可能有人会问,为啥别的农业废弃物堆肥挺成熟,偏偏果树枝条这么难搞?
关键就在于果树枝条里有一种叫 “木质素” 的东西,这玩意儿特别顽固,就像给枝条穿了层 “硬盔甲”,微生物想分解它特别费劲。
以前没找到专门对付它的 “帮手”,所以果树枝条堆肥一直没普及开来。
庞学勇团队花了不少功夫,终于找到了能搞定木质素的 “狠角色”!
厚壁隔孢伏革菌 HUA。
这种菌属于真菌,看着不起眼,培养的时候初期是白色棉絮状,后来会变成黄褐色,在 pH3.0 到 9.0、温度 15 到 35 度的环境里都能生长,适应能力特别强。
它最厉害的本事,就是能分泌三种专门分解木质素的 “工具酶”,就像三把 “剪刀”,专门剪开木质素的 “硬盔甲”。
团队做实验的时候发现,把这种菌放到培养基里,7 天内就能产出不少酶。
漆酶活性最高能到 53.2 U/L,木质素过氧化物酶能到 9.51 U/L,最牛的是锰过氧化物酶,3 天就飙到 174 U/L。
有了这三种酶,分解果树枝条就轻松多了。
光说不练假把式,团队用葡萄枝条做实验,看看这种菌到底好不好使。
结果让人惊喜,才发酵 20 天,葡萄枝条里的半纤维素就分解了 36.6%,超过三分之一,纤维素也分解了 17.5%,连最难搞的木质素,都被分解了 10.3%。
要知道以前没加这种菌的时候,想分解这么多根本不可能,这速度一下就提上来了。
更厉害的是,要是把这种菌和市面上卖的商业菌剂(主要是芽孢杆菌、曲霉这些)一起用,效果还能再上一个台阶。
这俩搭档一配合,堆肥堆体 2 天就能升到 62℃,而且高温期能持续 15 天。
高温不仅能杀死里面的病菌虫卵,还能加速废弃物腐熟,最后只用 40 天,就能得到成熟度高、安全无毒的堆肥。
为啥一起用效果这么好?
原来这种菌能让堆肥里的 “微生物团队” 变得更强大。
接种之后,堆肥里的芽孢杆菌、木霉这些能干活的微生物变多了,它们在堆肥的时候主要代谢碳水化合物,分工合作效率特别高,自然就能更快完成堆肥。
堆肥做出来了,好用不好用,还得看还田的效果。
团队把这些堆肥用到柑橘果园里,发现土壤的养分变多了,微生物活性也提高了,土壤变得更疏松、更有营养,果树长得也更壮实。
这一下就形成了 “果园废弃物堆肥 — 还田 — 滋养果树” 的循环,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
现在看来,这种厚壁隔孢伏革菌确实是处理果园废弃物的好帮手,不管是苹果园、柑橘园的枝条树叶,它都能搞定。
不过它的潜力还没完全挖掘出来,以后要是能大规模推广应用,不光能解决果农处理废弃物的烦恼,还能减少污染,让土壤更肥沃,真是一举多得。
以前果农面对大量果园废弃物只能发愁,现在有了厚壁隔孢伏革菌这个 “魔法菌”,5764 万吨 “绿色垃圾” 不再是负担,反而能变成滋养土地的有机肥。
这背后离不开科研团队的努力,也让我们看到,环保和农业生产其实能很好地结合起来。
未来要是这种技术能普及到更多果园,不光能帮果农降低成本、提高收成,还能保护咱们的环境,让农业发展更可持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