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三亚,首先想到的就是那边宜人的天气,再个就是每年冬天成群的东北人往三亚那边跑,但是三亚现在不再是东北人的“天堂”了?
现在的东北人成大堆的撤离三亚,是因为他们现在有了更好的去处吗?还是因为他们对三亚已经喜新厌旧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东北人撤离三亚都有哪些原因?
曾经提起三亚,人们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几乎是固定的,阳光、沙滩,以及街头巷尾无处不在的东北口音,三亚这个被戏称为“黑龙江省三亚市”的地方,似乎早已成为东北人的“第二个家”。
但是现在风向变了,2024年的一组数据显示,曾经汹涌而至的东北籍人口,首次出现了净流出的状况,那些曾经将这里视为避风港和养老天堂的人们,正在打包行李转身离开,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迁徙,更像是一场无声的投票。
这背后不是简单的厌倦,而是这座城市自己“反噬”,它曾赖以吸引人的核心价值正被它自身的“成功”一步步侵蚀。
上世纪90年代的东北,正经历着国企改革的阵痛,下岗潮席卷而来,许多工人手握着一笔买断工龄的钱,在寻找着人生的下一个出口,也就在这时,三亚以一种意想不到的姿态进入了他们的视野。
当时的三亚还不是今天的旅游顶流,只是一个安静的小渔村,经济在全国排名相当靠后,但它的气候非常适宜,当东北的冬天是零下30度的时候,三亚依旧是大太阳。
更具诱惑力的是房价,便宜的房价对那些手持数万元补偿金的下岗工人来说,简直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天堂,只要花上便宜的价格就能拥有一套面朝大海的海景房,这在当时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所以靠着老乡间的口碑相传,第一波东北人来了,他们不仅在这里安了家,还成了当地服务业的拓荒者,从导游、司机到旅店老板,到处都是东北人的身影,但是这个风水宝地却在2010年戛然而止了。
当年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横空出世,资本闻风而动,三亚的房价如同坐上了火箭,到了今天,想在三亚湾买一套几十平的两居室,光是首付就接近百万,每个月的房贷更是轻松过万。
这个数字对于每月养老金普遍不足万元的东北退休老人,或是月薪只有三五千元的三亚本地普通工薪族而言,是承担不起的,房子买不起,生活成本也让人喘不过气,菜市场的菜价、街边的早餐,都远比内地城市要贵上一截。
有数据显示来三亚旅游,平均一天的花费高达千元,这个价格甚至超过了去普吉岛和芽庄,当养老乐土变成了财务负担,人们就会选择离开,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了那些气候同样宜人,但消费却亲民得多的地方,比如桂林、北海,或是云南。
东北人南迁就是为了躲避严寒,温暖的气候和优良的自然环境是三亚的优点,但是这个优点现在也变得不是优点了,多数高楼拔地而起,公路也向前延伸,城市的过度开发和无序建设,导致三亚的空气质量都变差了。
不仅如此,环境的退化是全方位的,现在的海水都没有那么清澈了,沙滩的洁净度也大不如前,人们不远千里而来为的就是这片纯净,如果连这份纯净都保不住了,那留下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城市的魅力不只在于光鲜的外表,更在于内里的民生温度,三亚在这一点上也显得力不从心,人口的急剧涌入和严重滞后的公共服务之间,形成了越来越尖锐的矛盾,因为来三亚的有太多东北的老人,这么大的人口增量让这座城市的公共服务体系不堪重负。
对养老群体而言,医疗是头等大事,但三亚的医疗资源却异常紧张,人均医疗床位数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成,一到冬天,东北的老人集中南下,本地医院就会出现挂个号比春运抢票还难的情况,这也成了许多老人最头疼的问题。
对于那些希望拖家带口在此长期定居的家庭来说,教育则是另一大焦虑,优质的公立学校本就稀少,学位紧张,而民办学校的学费则一路飞涨,教育花销太大。
除了看病和上学,日常的生活环境也让人糟心,旅游市场开始出现种种乱象,出租车宰客、强制消费、假导游等问题层出不穷,景区投诉率居高不下,这些乱象的直接受害者虽然是游客,却也实实在在地恶化了本地居民的生活氛围。
甚至一度有三亚本地的人们,将这些问题归咎于东北人群体,虽然后来官方媒体出面澄清这是地域偏见,但也折射出在资源紧张下,人们情绪的撕裂,当看病难、上学贵、出门还可能遇到糟心事成为日常,生活的幸福感便会大打折扣。
人们发现城市变大了,人变多了,但生活反而更不方便了,东北人“逃离”三亚背后是有多重原因的,这也说明一个城市如果过度依赖房地产和旅游作为经济增长的方式,忽视了宜居性这个根本,那么它的繁荣很可能是脆弱且不可持续的。
所以一个城市要想赢得人心,靠的不是天价的房子和铺天盖地的宣传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民生投入、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路径,以及对每一个普通人生活的尊重与关怀,现在东北人夏天反倒去海南和西双版纳哪些地区了,关于这件事你怎么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