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本该是一场全民共情的记忆盛典,却被一盆冷水泼得透心凉。电影《731》首日战绩耀眼——5小时票房突破2亿,排片率、上座率全部拉满,外界预测最终票房能冲击13亿。
一切看上去都像是爆款的开局,可第二天风向急转直下,评论区里弥漫的,不是热泪,而是失望。
观众吐槽的声音相当一致:血腥场景几乎被清空。大家走进影院,不是为了看一部安全得像晚会的片子,而是为了直面那段残酷史。
可赵林山的《731》,镜头干净得像洗过滤镜,日军的暴行被轻描淡写带过,观众心里的那股怒火,被导演硬生生盖了一层塑料膜。
更扎眼的是剪刀痕迹。影片情节衔接生硬,剧情像被人撕掉了关键章节,拼凑起来却毫无震撼力。
有影评人直言:“你以为要看到铁证如山的罪恶,还原真相的残酷,结果一转头,发现导演给你演了一出逃亡大戏。”观众想看的,是历史伤口,不是角色越狱的虚构冒险。
此刻,人们才开始冷静审视赵林山的履历。他的作品寥寥无几,《铜雀台》只拿了5.3分,剩下的要么没上映,要么根本没有口碑。
说白了,他身上所谓的“铁血情怀”,掩盖了一个尴尬事实——能力和野心不匹配。观众之前被他的执念打动,把他捧成民族记忆的守护者,如今影片一上映,光环瞬间碎裂。
更讽刺的是,就算有王志文、姜武这样实力派坐镇,也没能救场。演员再硬,剧本一旦失重,谁都托不住。
电影不是祭坛,观众买票不是为了“完成一次仪式”,而是想通过影像记住那些冷酷的历史真相。
有人安慰说,这样的电影别问好不好看,去看就是了。听上去豪迈,可这句话一旦落到市场层面,显得幼稚。
影院不是课堂,票房不是捐款,任何影片只要登上银幕,就只能接受市场的审判。口碑才是唯一的裁决者。
《731》最危险的,不是被骂,而是被观众遗忘。情怀能带来一时的关注,却无法长久立住。该片如果无法凭质量自证清白,很可能从“国殇爆款”沦为“情怀空壳”。这才是让人真正担心的地方。
赵林山或许没料到,他花数年坚持拍下的作品,第一天靠情绪冲上巅峰,第二天却被口碑拽下神坛。而王志文这样老戏骨,面对观众的冷淡,只能无奈——演技再炉火纯青,也救不了一个迷失方向的故事。
历史的真相,从来不需要修饰。观众要的,只是那份直击人心的真实震撼。
《731》能否从低谷中爬起?答案,已经不在导演手里,而在每一个走出影院后依旧沉默的观众心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