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朋友平时刷新闻,看到 “央行利率”“贸易协议” 这类词就容易划走,觉得这些都是离自己很远的 “经济术语”。
但欧洲央行最近做的一个决定,哪怕咱们不在欧洲生活,说不定也会悄悄跟咱们的生活沾上边。
比如你想海淘个欧洲的包包、手表,或者手里有一点点国际基金,都可能因为欧洲央行的决定作出重大改变。
欧洲的央行最近连续开了两次会,但最后结果都拍板表示基准利率不动,还维持在2%。
这个决定其实不算突然,早在今年7月,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就放话从去年开始,他们已经八次降低过借贷成本,现在利率制定者们已经转成“观望模式”了。
意思就是先停下来看看情况,不着急再调利率。
那他们到底在“观望”啥呢?核心就是欧盟和美国在7月底达成的那份贸易协议。
协议刚签完的时候,欧元还算稳,停在了1.168美元的位置。
但稳归稳,背后的不确定因素可不少。
就拿大家最关心的“会不会降息”来说,现在市场上的预期没怎么变,掉期市场算了算,到年底前,大概有30%的概率会降一次息,每次降0.25个百分点。
看起来降的概率不算高,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不过有意思的是,欧洲央行里那些管事儿的官员,对这份美欧贸易协议的看法居然差得挺远。
执行董事会成员伊莎贝尔・施纳贝尔在近期表示,美国对欧盟商品收的15%关税,会带来“净通胀”,意思就是会让物价往上涨。
可芬兰央行行长奥利・雷恩不一样,他8月份跟《金融时报》聊天时说,这份协议搞不好会拖累经济增长,还会让通胀降下来。
同一份贸易协议却有两种看法,原因就是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施纳贝尔可能更关注“短期物价”,关税一涨,欧洲企业进口成本高了,说不定会把成本转嫁到商品价格上,老百姓买东西就贵了,这不就“通胀”了嘛,
而雷恩更看重“长期增长”,关税高了,欧洲企业卖东西到美国可能更难,生意不好做,工厂说不定就少招人、少生产,经济增长自然就慢了,通胀也可能跟着下来。
这么一看,俩人的说法其实都有道理,只不过是从“短期”和“长期”两个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而已。
今年第二季度,欧元区经济只增长了0.1%,说实在的,这个增速跟“没怎么涨”差不多。
但8月份的通胀率又升到了2.1%,这可是自今年4月以来,第一次超过欧洲央行2%的目标。
另外欧洲央行还做了件挺少见的事,自2024年3月以来,第一次往上调了GDP预测,现在觉得今年能增长1.2%,而不是6月份预测的0.9%。
至于未来,他们预计2026年的年通胀率是1.7%,2027年又会升到1.9%。
如此缓慢的增长速度在欧元体系中实属罕见,按这样的增长速度随时停摆的可能也都是有的。
美世分析师叫朱利叶斯・本迪卡斯早就说过一句话:“欧洲央行要从此处大幅降息,我们需要看到通胀持续低于目标或增长停滞,而这两种情况似乎都不太可能。”
大白话意思就是虽然增速慢,但至少没停,通胀刚超目标,也没离谱到失控,所以暂时不用慌着大幅降息,先观望才是稳妥的。
对咱们普通人来说,你有想法投资欧洲市场,比如买欧洲的股票、基金,那利率不变意味着市场波动可能会小一点,不用太担心因为利率突然变动导致资产大起大落,
但对欧洲的企业来说,影响就更直接了,美国收15%的关税,企业进口原材料、出口产品的成本都会涨,利润可能就会被压缩。
这意味着最后企业会把关税成本加到消费者身上,咱们买欧洲的护肤品、奢侈品等进口商品也会变贵。
全球化的今天,欧洲经济的风吹草动都可能飘到咱们身边。
不管你是想投资,还是想海淘,甚至只是单纯关心全球经济,这些动态都能帮你做更靠谱的决定。
毕竟经济这事儿,从来都不是“别人的事”,而是跟咱们每个人的钱包、生活都绑在一起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