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新加坡南部丹戎巴葛水域出现不明巨物,而且发出恶臭。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人员到场之后,证实这是一具须鲸的遗骸!
图源: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
这具须鲸遗骸长约6.3米,重约6公吨,已经高度腐烂,并且只剩半个身躯。研究人员判断,它生前应该有9至12米长,但年龄、性格尚不清楚。
须鲸是大型海洋哺乳动物,属于须鲸科,包含了两个属,共计九种须鲸。目前世界上体型最大的动物蓝鲸就是属于须鲸科,最大体重达150公吨以上;体型次大的两种须鲸体重也常突破50公吨。即便是体型最小的小须鲸,体重也可达到九公吨以上。
须鲸没有牙齿,它的进食方式是张开大口一次吞下大量海水,借着扩张喉腹折来增加口腔的容积,接着闭上嘴巴将水吐出,海水中所含的磷虾和小鱼会被鲸须挡住,一口吞下。这就是传说中的“鲸吞”。
前几天,鲸鱼遗骸开始向滨海湾游轮中心方向漂移。研究人员于是找来海洋抢险公司,把遗骸固定起来。之后,移到隔离区进行解剖和研究。
图源:滨海湾游轮中心
图源: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
大家听说过“鲸鱼爆炸”吗?
在鲸鱼死后,腐烂的器官产生甲烷、氢硫化物等气体,不断地在死去的鲸鱼体内聚集,导致体内压力增大,最终导致爆炸。
2004年,一头50公吨重的抹香鲸在台湾搁浅死亡,当局出动大量人员与车辆搬运,在台南送往大学途中,抹香鲸突然爆炸,顿时肠子、内脏、鲜血全数喷出,附近多辆车辆、民宅全被击中。民众纷纷留言:“真的很难忘,太臭了!”“味道惊人,看到又想吐了”、“骑车经过刚才爆炸,那味道真的是臭到怀疑人生”、 “闻臭很多天”、“我朋友还被炸到,差点臭到往生”……
对于新加坡发现的这个鲸鱼遗骸,李光前自然科学博物馆哺乳动物馆馆长蔡亿辉博士说,由于遗骸腹腔早已破裂,所以没有爆炸的风险。
不过,他说,遗骸的臭味是研究人员的一个挑战。
蔡博士说,有些研究人员形容,臭味像是腐烂的鱼干,甚至像是榴梿;对他自己来说,则像是带着氨气味道的腐肉,有时迎风还吹来一阵呛人的恶臭。
尽管罕见,这并非新加坡第一次发现鲸鱼尸体。
十年前,2015年,同样在南部海域,裕廊岛附近发现一具长达10.6米的雌性抹香鲸尸体。在它的胃部发现大量深海生物猎物,说明很可能生存于印度洋深海。它脊椎断裂,有严重外伤,相信是被商船撞击而死。
这具鲸鱼骨架现在陈列于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这是新加坡海域发现的第一具抹香鲸尸体。
早在1980年,南部海域毛广岛附近曾见到鲸鱼遗骸,2009年则在东部海域白礁附近也见过。
本次发现鲸鱼遗骸之后,据说,风水界吵起来了!就为了那句话:“一鲸落,万物生”。有风水师说,一鲸落,主“落”,意味着新加坡就要不行了。马上有风水师反驳,万物生,主“生”,意味着新加坡就要发达了。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剪不断,理还乱。
不过,说到博物馆,有一事倒是真的。
今年是新加坡独立60周年,文化、社区及青年部(MCCY)推出“新加坡文化通行证”,从9月1日起,18岁及以上的新加坡公民可以获得$100款项,用来购买符合条件的本地文化艺术活动与节目门票。
文化通行证有效期是2025年9月1日至2028年12月31日。
如果你还没申请,现在就可以行动啦!例如11月8日著名文史研究者李国樑的历史之旅。
例如10月25日在天福宫办的“妈祖文化之旅”,同时讲述新加坡的海事历史。
文化通行证用Singpass就可以申请,十分简单!
赶紧喜大普奔吧!
ABC丨编辑
LEO丨编审
MCCY丨图源
免责声明:
1.凡本公众号注明文章类型为“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属于看南洋和新加坡眼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新加坡眼”。
2.凡本公众号注明文章类型为“转载”、“编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或编译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有价值资讯,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新加坡眼官网看新闻更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