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旬,华海药业子公司的抗癌新药临床数据刚公布,股价就上演了一出高开低走的戏码。
放在半年前,这种消息足以让股价飙涨10%以上,市场反应冷淡的背后,是特朗普要对中国创新药下狠手的传闻——审查授权交易、限制数据使用、优先买美国药。
可真正让投资者冷静的,不是大洋彼岸的政策威胁,而是行业自身藏着的一堆麻烦。
今年的创新药圈,几乎到了言必称BD的地步,企业开会必讲授权进展,投资者聊天必问海外交易,5月石药集团一句“有BD大动作”,就让股价两周内涨了60%。
但到了9月,华奥泰说“多个产品在谈海外授权”,市场连个水花也没溅起来。
这种降温早有信号,6月荣昌生物宣布把一款新药授权给美国公司,按理说4500万美元首付款不算少,结果股价当天跌超25%。
问题就出在合作方身上——这家美国公司一个月前裁掉了95%的员工,高管几乎跑光,投资者不傻,这种合作更像拿股权换吆喝,哪能当真?
全年数据更能说明问题,上半年中国创新药海外授权交易额号称有600亿美元,听着吓人,可仔细一算,首付款总共才26亿多美元,其中近一半被三生制药一家拿走。
剩下几十家企业抢着分另一半蛋糕,真正拿到大额首付款的没几家,跨国药企的钱越来越难骗了,他们只盯着最顶尖的项目砸钱。
市场早就过了听故事的阶段,以前企业预告一下BD进展,股价就能飞上天,现在不行了,投资者得扒开协议看细节——合作方实力如何?
里程碑付款能不能拿到?销售提成好不好兑现?那些只敢放风不敢晒合同的企业,越来越难获得认可。
创新药研发最忌讳扎堆,可中国企业偏喜欢往热门靶点挤,PD-1/VEGF双抗这个领域,全球在研的13款产品里,几乎全是中国药企的身影。
康方生物、三生制药、华海药业……大家都想复制“爆款”奇迹,却没考虑市场装得下这么多同类药吗?
华奥泰的处境最能说明问题。它的主力新药联合化疗的严重不良反应率有46.2%,而三生制药同类产品是22%,康方生物是29.4%。
虽然适应症不完全相同,但数据差距摆在那里,现在跨国药企挑项目越来越严,这种略逊一筹的产品很难卖出好价钱。
这不是个别现象,摩熵医药的数据显示,光PD-1/VEGF这个靶点,就有至少八项临床试验在中国同时进行。
大家都在Ⅰ、Ⅱ期阶段内卷,比拼谁先出数据,谁先找海外合作,可等到产品成熟,市场早就被先行者瓜分完毕。
早年PD-1单抗领域十几家混战,最后多数企业血本无归的教训,似乎没被好好吸取。
ADC药物领域也出现了同样的苗头,只要有一款药物授权成功,立马有一批企业跟进同一个靶点,这种跟风式创新,看着热闹,实则浪费了大量研发资源。
特朗普想限制中国临床试验数据的传闻,确实让行业紧张了一阵,但真正的麻烦不是政策会不会来,而是我们的研发模式本身就有短板。
美国药监局早就说过,只靠中国患者数据的新药别想在美国上市,2022年信达生物的PD-1被拒,就是因为试验人群全是亚洲人。
现在这个问题更突出了,康方生物那款被寄予厚望的新药,全球临床试验里亚洲患者占了60%多,北美患者只占20%。
这还是做得比较好的企业,很多公司的试验几乎全在中国做,有接近美国药监局的人透露,以后中国数据占比最好别超过20%,否则审批会很麻烦。
这意味着企业要么花更多钱在欧美做试验,要么就得接受新药难在美国上市的现实,在欧美开展临床试验成本比国内高得多,招募患者也更难。
可要是数据不符合要求,花大价钱搞的海外授权就成了空谈——毕竟美国市场占全球药品消费的四成以上,进不去损失太大。
更麻烦的是时间成本,以前企业习惯先在国内做完Ⅲ期临床,再补点海外数据,现在可能得从头设计全球多中心试验,研发周期至少增加一两年。
对烧钱的创新药企来说,时间就是生命。
很多企业把宝全压在BD上,连销售团队都懒得建,礼新医药干脆明说所有产品都要对外授权,自己不做商业化。
基石医药更绝,直接裁掉了明星产品的全部销售人员,把销售外包出去,研发时眼睛盯着海外授权,上市后靠别人卖药,这样真能长久吗?
华海药业的情况值得警惕,母公司虽然有600人的销售团队,但子公司华奥泰的领导班子里连个负责销售的高管都没有。
上半年母公司营收下滑11.9%,净利润跌了45%,却还在加大研发投入。要是新药授权不顺,这些投入怎么收回成本?
跨国药企的套路看得很清楚,他们买中国新药不是因为多欣赏我们的创新,主要是看中性价比,花点钱把权益买过去,在美国高价销售,利润空间大得很。
可一旦有更便宜的选择,他们随时会换合作对象。
真正靠谱的做法,是先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中国本身就是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把本土做好既能产生稳定现金流,又能积累真实世界数据,反哺海外市场。
那些只顾着拿海外授权讲故事,忽视国内患者需求的企业,迟早会遇到麻烦。
特朗普的政策威胁顶多算路上的小石子,行业真正的绊脚石是同质化竞争、数据短板和战略短视,上半年600亿美元的授权交易额里,水分到底有多少?
13款PD-1/VEGF双抗最终能活下来几个?只靠授权不做销售的模式能撑多久?这些问题不解决,就算没有特朗普,中国创新药出海也走不远。
市场已经用脚投了票。那些踏踏实实做临床、建渠道、拓市场的企业,股价表现反而更稳健。
毕竟创新药的核心是治病救人,不是资本游戏,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这句话放在今天的创新药行业,再合适不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