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古代太监净身到底是割蛋还是割鸡?他们说话的声音真的是娘娘腔?

0
分享至

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影视剧里的太监总是尖着嗓子说话,现实中真是这样吗?那一刀到底割在哪里?不同朝代的做法居然完全不同。



从"保命"到"绝根"

明朝的太监和清朝的太监,下面缺的东西不一样。

这话听起来奇怪,事实就是如此,翻开史料你会发现,明朝实行的是只割睾丸的阉割术,清朝却恢复了阴茎睾丸全切。



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最早的阉割方式粗暴直接,就是阴茎睾丸一起割,问题是死亡率太高。想想看,没有麻醉,没有消毒,就这么硬切,能活下来全靠运气。

商朝的甲骨文里就有阉割的记录。那时候的做法简单粗暴,用石刀直接切除,死一个算一个,反正奴隶多的是。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开始琢磨怎么降低死亡率,毕竟培养一个合格的内侍不容易,死太多划不来。



汉代出现了技术突破,医生们发现,只割睾丸,既能达到阉割目的,又能大大降低死亡风险。阴茎留着,至少排尿正常,不会因为尿路感染死掉。

汉代的宦官俑就能看出端倪,考古发现的陪葬俑中,内侍形象保留了阴茎,睾丸部位却是平的。这证明当时确实采用了保守阉割法。

唐朝继承了这套做法,《唐六典》记载,宦官"去其势而留其形"。"势"指睾丸,"形"指阴茎,官方文献都这么明确规定。

明朝延续了唐制。明代宫廷画作中的太监,从体型看确实符合只割睾丸的特征,身材相对正常,不像全割后的那种完全女性化体态。



可到了清朝,画风又变了。

清朝皇帝担心太监祸乱后宫。史书记载,明朝后期确实出现过太监与宫女私通的事件,,既然只割睾丸还能"作案",那就干脆一刀切干净。

清朝的阉割技术也确实进步了,死亡率从早期的近20%降到了5%以下。明代天顺年间,镇守湖广贵州的太监阮让,一次阉割1565名苗族幼童,死了329个,死亡率接近20%。



到了清末,刀子匠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他们摸索出了一套完整的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术后护理流程。

技术进步给了皇权更多选择,既然能保证成功率,为什么不彻底一点?



垄断生意——刀子匠的家族帝国

清末的北京城,有两个神秘的地方。

南长街会计司胡同的毕家,地安门外方砖胡同的"小刀刘",这两家垄断了整个京城的阉割生意。



听起来不可思议,阉割太监居然成了正当生意。

小刀刘享有六品顶戴,相当于现在的副厅级干部,毕家也是七品官员,朝廷不但认可,还给官职。

为什么朝廷要给他们官职?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皇宫每年需要大量太监,宫里的人不可能亲自动刀,外包给民间,既省事又省钱。

生意有多火爆?

每个季度,这两家要向总管内务府交货,净身完成的小太监40名,一年160个。这是硬指标,完不成要出事的。



收费标准也很明确,每阉割一人收费六两白银,放在当时,够一个普通人家生活大半年。

穷人拿不出现钱怎么办?可以分期付款。

刀子匠会要求担保人签字,等孩子进宫发达了再还钱,月份少,利息大。如果在宫里混得不好,这笔债要还一二十年。

这套信贷模式相当成熟,有抵押(人身),有担保,有利息计算,现代金融的雏形。

技艺传承严格按血缘关系。每个刀子匠都收数名徒弟,全是自己的家族亲戚,技术绝不外传。这样既保证了垄断地位,又确保了质量控制。



毕家和刘家各有绝招,毕家用的是环刀,刘家用的是牛耳尖刀,具体操作手法严格保密,就连用药配方都不一样。

想把孩子送进宫当太监,先得到毕家或刘家"挂舀子",也就是报名。

然后是一套完整的面试程序,看相貌,听言谈,试机灵劲儿。标准很严格,长得太丑不要,太笨也不要,有残疾的不要,年龄太大的也不要,合格率大概只有30%。

刀子匠还要考察家庭背景。父母健在的优先,有兄弟姐妹的优先,孤儿不要,怕出意外没人承担责任。



这生意的精明之处在于既是垄断,又有官方背书,还能分期付款。现代商业模式的雏形,在几百年前的阉割行业里就有了。



仪式化的残酷——净身过程的程序设计

净身前的仪式比手术本身更重要。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套程序设计得太精妙了。



刀子匠会反复确认三次:

"你是自愿净身吗?"

"假如你反悔,现在还来得及!"

"那么你断子绝孙,可和我毫无关系吧?"

每问一次,被阉割者都要大声回答,有丝毫犹豫,立刻松绑放人。

担任介绍人的太监还要把《自愿阉割书》当众念一遍,这是法律文书,相当于现在的免责声明。

为什么要搞得这么复杂?

因为出了人命,刀子匠要承担责任,虽然死亡率已经很低,万一出意外,家属闹事怎么办?这套仪式就是为了撇清关系。

净身要选季节,最好在春末夏初,气温不高不低,没有苍蝇蚊虫,手术后一个月下身不能穿衣服,太热太冷都不行。



准备工作更是讲究,被阉割者要带两样东西:

一是给刀子匠的礼物,猪头或全鸡,外加一瓶酒,这是祭品性质,表示对刀子匠的敬重。

二是生存物资,几十斤米,几篓玉米棒,几担芝麻秸,半刀窗户纸。

米是一个月的口粮。玉米棒烧炕保暖。芝麻秸烧成灰垫炕,有消毒作用。窗户纸糊窗子防风。

刀子匠这边也有专业准备,两个新鲜猪苦胆,臭大麻汤,麦秆。

猪苦胆消肿止痛,手术后敷伤口,臭大麻汤是土麻醉剂,还能让人拉肚子,减少小便量,防止感染。麦秆插入尿道,保持通畅。

手术当天,被阉割者要先禁食三天,房间密不透风,不能有一点风,助手四五个人,分工明确。



手术过程分两步。先割睾丸,在阴囊两侧各横切一刀,割断筋络,用力挤出睾丸,这需要被阉割者配合,身子打挺,小肚子往外鼓。

再割阴茎,技术要求极高。割浅了,里面的软骨会往外鼓,要重新来一刀,宫里叫"刷茬"。割深了,愈合后往里凹陷,小便呈扇形,一辈子不方便。

宫里的太监十个有九个尿裤子,就是这个原因。

手术完成后,要在房里走两三个小时才能躺下,这是为了防止内出血。三天不准喝水,靠意志力熬过去。第四天拔掉麦秆,尿如泉涌,才算大功告成。



割下来的东西,刀子匠会精心保存,放在石灰里吸干水分,装在盒子里。将来太监发达了,还要花重金赎回去,死的时候要带在身边入土,希望下辈子能恢复男儿身。

整个过程设计得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有深层考虑,既要保命,又要免责,还要维护刀子匠的权威。



声音的秘密——破解"娘娘腔"迷思

影视剧骗了所有人。

太监说话尖声尖气?历史上大部分太监声音都很正常。

声音变化的关键在于变声期。



如果在青春期之前阉割,体内睾酮分泌断绝,声带发育不完全,确实会保持童音,听起来尖细。

如果在变声后阉割,声音基本不受影响。

睾酮水平下降会让声带长度缩短,厚度改变,音调可能略有升高。注意,是略有升高,不是变成女人声。

现代医学给出了明确解释:

成年男性的声带长度一般在15-20毫米,阉割后睾酮水平下降,声带可能缩短1-2毫米,音调会略有升高,差不多升高半个到一个音阶。

这种变化在日常对话中几乎听不出来。

历史记录里,魏忠贤这样的权势太监声音洪亮,气势十足,完全不是什么"娘娘腔"。清末太监总管李莲英,据回忆录记载,说话声音低沉有力,威严十足。



为什么会有这种误解?

一是影视作品的刻板化塑造。二是确实有少数幼童阉割的太监声音异常,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太监都是十几岁进宫,变声期已过,声音没有明显变化。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宫廷生活会影响说话习惯。长期在后宫伺候,接触的都是女性,说话语调会不自觉地柔化,这是环境影响,不是生理变化。

京剧里的太监角色也印证了这一点。传统京剧中,太监角色用的是正常男声,只是在语调上略有柔化,这更接近历史真实。



年龄因素决定一切。

7-8岁阉割的,声音确实会保持童音。12-15岁阉割的,声音基本正常。18岁以后阉割的,几乎没有变化。

清朝的太监大多在12-16岁之间净身,这个年龄段,有些已经变声,有些还没有,所以会出现不同的情况。

现代医学证实了这个判断,成年后的阉割对声带结构影响有限,主要改变是音质,而非音调。

声音变化还受其他因素影响。

身体发育状况,营养状况,甚至心理状态都会影响声音,宫里的太监生活相对优渥,营养充足,声音发育也会更好。



所以下次看到太监尖着嗓子说话的电视剧,你就知道编剧没做功课。

每个朝代的做法不同,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一刀切的刻板印象,往往离真相最远。

参考资料:
人民网:《揭秘清代太监净身全过程》,详细记录了清代阉割的具体步骤和历史背景
百科:"净身"词条,收录了大量关于古代太监阉割制度的史料文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9月17日俄乌最新:泽连斯基的决定

9月17日俄乌最新:泽连斯基的决定

西楼饮月
2025-09-17 19:23:57
曼城2-0那不勒斯,赛后评分:不是哈兰德第一,那不勒斯32号第一

曼城2-0那不勒斯,赛后评分:不是哈兰德第一,那不勒斯32号第一

侧身凌空斩
2025-09-19 04:54:37
广东更换教练,崔永熙重签合同,福建核心续约未谈妥

广东更换教练,崔永熙重签合同,福建核心续约未谈妥

懂球社
2025-09-18 00:25:19
东京世锦赛过半,美国金牌目标也如期过半,大概率超越史上最佳

东京世锦赛过半,美国金牌目标也如期过半,大概率超越史上最佳

郝小小看体育
2025-09-18 21:54:19
床位2000张的超大型民营医院“烂尾”了!

床位2000张的超大型民营医院“烂尾”了!

看医界
2025-09-18 13:40:27
于朦胧风波失控!制片人方励参加公开活动,评论区却被留言杀人犯

于朦胧风波失控!制片人方励参加公开活动,评论区却被留言杀人犯

小徐讲八卦
2025-09-16 09:08:43
民生调查|跑了上海20多家店,“卖不完”的面包去哪了?

民生调查|跑了上海20多家店,“卖不完”的面包去哪了?

上观新闻
2025-09-18 11:28:07
罗永浩突然认怂,全面放过西贝!跑香港发小作文,华与华老总回应意味深长,以后你会懂的

罗永浩突然认怂,全面放过西贝!跑香港发小作文,华与华老总回应意味深长,以后你会懂的

大白聊IT
2025-09-16 23:04:55
阿斯:库巴西排除严重伤病的可能性 孔德和阿劳霍也没有大碍

阿斯:库巴西排除严重伤病的可能性 孔德和阿劳霍也没有大碍

直播吧
2025-09-19 06:30:10
弗里克:昨天我跟拉什福德说“拜托进俩球吧”,我玩笑的

弗里克:昨天我跟拉什福德说“拜托进俩球吧”,我玩笑的

懂球帝
2025-09-19 07:35:07
常规赛21场20球9助!阿斯:梅西有望成为首位蝉联美职联MVP的球员

常规赛21场20球9助!阿斯:梅西有望成为首位蝉联美职联MVP的球员

直播吧
2025-09-18 12:13:03
内涵“996”加班文化?AirPods Pro 3广告语引争议

内涵“996”加班文化?AirPods Pro 3广告语引争议

雷科技
2025-09-17 14:06:32
人民网发声!凶手爸妈医院工作,刘某父亲哽咽发声:一命抵一命

人民网发声!凶手爸妈医院工作,刘某父亲哽咽发声:一命抵一命

热点菌本君
2025-08-27 15:45:34
3-0领先遭四连鞭!丁俊晖无缘英格兰公开赛八强,中国选手仅剩1人

3-0领先遭四连鞭!丁俊晖无缘英格兰公开赛八强,中国选手仅剩1人

全景体育V
2025-09-19 07:44:26
让你一辈子不生气的7句话,此生必读!

让你一辈子不生气的7句话,此生必读!

四象八卦
2025-09-19 05:05:41
全世界都没想到,巴基斯坦成了最大赢家

全世界都没想到,巴基斯坦成了最大赢家

牛弹琴
2025-09-19 07:57:07
吉林市领导干部最新调整|王石红辞去吉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职务|干部考核动真格:53名干部被调整

吉林市领导干部最新调整|王石红辞去吉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职务|干部考核动真格:53名干部被调整

吉林乌拉侯
2025-09-19 06:08:51
给《731》“演技最好”的8位演员排名:王志文第3,第1令人意外

给《731》“演技最好”的8位演员排名:王志文第3,第1令人意外

古木之草记
2025-09-18 17:14:08
中韩建交后,金日成称朝鲜要和台湾建交,邓小平:那我们和你断交

中韩建交后,金日成称朝鲜要和台湾建交,邓小平:那我们和你断交

帝哥说史
2025-09-07 06:30:03
2010年,柳州女神莫菁不雅照事件,后来男友入狱,她怎样了?

2010年,柳州女神莫菁不雅照事件,后来男友入狱,她怎样了?

阿胡
2025-03-14 12:24:33
2025-09-19 08:48:49
芳芳历史烩 incentive-icons
芳芳历史烩
人人心藏历史敬畏, 感激岁月馈赠
5172文章数 129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当天 有些日媒还"警戒"上了

头条要闻

"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当天 有些日媒还"警戒"上了

体育要闻

身高170的他,让196的博尔特坐不住了

娱乐要闻

最美央视才女,甩掉孙红雷嫁给张嘉益

财经要闻

青海一"矿霸"非法填埋万吨危废

科技要闻

黄仁勋亲口确认:正评估英特尔代工

汽车要闻

女神代言/新增配色/智能升级 26款腾势N9售38.98万起

态度原创

房产
亲子
时尚
本地
公开课

房产要闻

好猛!海南楼市,一批王炸楼盘杀出!

亲子要闻

秋季抗敏敏需要做哪些准备

秋冬穿对红黄橙,温暖又高级

本地新闻

云游中国|谁懂!在天下第一关拍到史诗感大片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