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朝阳区望京西路48号院金隅国际小区的老旧电梯更换,赶上了政策的“快车”。不仅借助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的“东风”,顺利完成拆旧换新,从报检到取得合格报告投入运行,仅用了7个工作日。
记者从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针对全市大量老旧电梯更新需求,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创新优化验收环节服务,通过规范检验流程、细化时限要求,将电梯更新验收周期从最初的30个工作日,减至20.5个工作日,近期再次大幅压缩,较最初提速超76%,居民拿到电梯验收报告仅需7个工作日,为老旧电梯更新提供更高效的保障。
安装单位工作人员正在张贴警示标识。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供图
15年以上老旧电梯更换纳入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
北京市城市化进程较早,住宅电梯总量大,其中老旧电梯占比超过一半。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既符合大规模设备更新趋势,也为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今年2月,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联合下发《关于抓紧做好2025年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改造有关工作的通知》,引导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采用市场化方式选择质优价廉、质保期长、社会效益好的电梯厂商进行更新。
随着住宅老旧电梯更新被纳入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的支持范围,使用15年以上的电梯换新,每台可按15万元标准得到定额补助。
今天下午,记者来到金隅国际小区1号楼看到,这栋高层住宅每层三台电梯,目前,一台已运行超过15年的老旧电梯已完成更新,该电梯经北京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历时7个工作日的全流程验收,已正式取得合格报告,重新投入使用。另一台老旧电梯正在施工过程中。
在现场,北京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韩志国向记者介绍了住宅老旧电梯拆旧换新的具体步骤,“市民群众可以通过我们张贴的通知单,看到电梯的报检时间、检验流程、当前检验节点和检验状态,同时也欢迎市民群众监督施工进展,尽早实现电梯安全、可靠地投入使用。”
北京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副院长吴晓昱强调,“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更新的电梯提出了专项要求,我们将会在检验中严格把关,确保国债资金用在‘刀刃上’,切实惠及民生。”
从30个工作日压缩至7个工作日,哪些环节得到优化?
韩志国介绍,为了提升老旧电梯更新效率,并进一步优化监督检验服务市场,北京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近期对电梯监督检验流程进行了全面优化。
首先是统一报检流程和标准。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将申报节点明确为“电梯安装调试完毕且具备检验条件后”,并统一申报检验资料、现场检验条件的标准要求,一次性告知安装单位需具备的检验条件。通过规范申报流程,安装单位无需因材料不全或节点不清反复跑动,显著提升申报效率。
同时,压缩检验时限,7个工作日完成验收。包括1个工作日内完成受理,安装单位调试完毕且具备检验条件后提交申请,检验机构当日完成受理,这个时限在以前是9个工作日。4个工作日内完成现场检验,重点对电梯主要部件如曳引机、控制柜,安全保护装置如限速器、安全钳等进行全面检查和试验,确保更新后的电梯符合安全要求。
若现场检验全部项目达标后,2个工作日内出具合格报告,电梯安装单位即可申请登记注册,投入运行。若现场条件不满足检验要求,比如井道未封闭等情况,检验机构将发出《电梯检验意见通知书》,中止检验流程,待安装竣工具备条件后,安装单位可重新申请;若现场检验发现不符合《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的项目,比如安全装置失效,检验机构同样发出意见通知书后,安装单位需整改后申请整改情况确认,检验机构按7个工作日总时限要求继续完成后续流程。
检测人员将对电梯轿顶进行检验。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供图
加强信息公开,检验状态市民可监督
“我们通过提前开展安装单位培训、一次性明确报检材料要求和现场条件,实现了受理环节的高效运转。”韩志国介绍,以往因材料不全或填写不准确导致的重复报送、退回补充等情形大幅减少,现在实现了“当天报检、当天确认”,为后续现场检验和报告出具留出充足时间,既保证了速度,也未减少任何检验环节和要求,确保监督质量不打折扣。
为提升检验工作透明度,北京市市场监管局采取张贴《电梯安装监督检验告知书》的方式,向社会公开电梯监督检验流程、安装单位报检时间、当前检验节点及检验状态。市民可通过告知书直观了解“检验进行到哪一步”“是否符合时限要求”,实现“看得懂、能监督”,确保验收环节公开公正。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张贴《电梯安装监督检验告知书》,提升检验工作透明度。新京报记者 陈琳 摄
今年将开展2.6万台住宅老旧电梯安全评估
此外,记者从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按照北京市2025年重要民生实事项目安排,今年将开展2.6万台住宅老旧电梯安全评估。
据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参与评估的一共有3家机构,他们都是全国权威的检验机构,各机构选派的都是资深电梯检验专家。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北京市住宅老旧电梯一共4.5万台。其中,使用20年以上的1.4万台,这部分电梯制造标准低、使用时间久,缺少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且制动器为单组型式,安全性能较新标准电梯明显不足,建议优先开展更新改造,不再进行评估。2024年前,市市场监管部门已完成评估5000台,今年,将对其余2.6万台住宅老旧电梯进行安全评估,确保“应评尽评”。
今年,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依托“一梯一码”智慧监管应用场景,开发电梯扫码评估信息化模块。现场评估专家需要扫描电梯张贴的蓝色二维码,通过“电梯信息和地理位置”双重验证后才能开展评估工作,评估结论上传到系统后自动生成电梯安全评估报告,实现安全评估全过程信息化可追溯。后续还将通过线上系统,将评估报告推送至物业等使用单位,各单位通过市市场监管局官网,登录网上监管服务平台即可下载报告,与往年分批次邮寄报告的形式相比,老百姓能更加便捷地拿到报告,保障了评估质效可感可及。
为做好居民老旧电梯安全评估工作,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结合往年评估工作经验、居民诉求集中问题、电梯本质安全部件、电梯主流配置标准等,组织电梯行业领域技术专家,编制《住宅老旧电梯安全风险评估指引》,聚焦关键部件、安全保护装置等涉及电梯本质安全的项目,组织技术专家编制老旧电梯评估细则,评估项目包括限速器、制动器、接触器等18大项,评估人员现场评估时会结合评估要求,对评估项目分别给出“符合、不符合”等评估结论,并针对不符合项目描述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危害后果。
同时,根据各街道、社区的具体情况,对于居民关于电梯更新议事协商难以达成一致的小区,组织技术专家开展报告现场解读,切实发挥安全评估技术支撑运用,推动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改造。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张牵 校对 李立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