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林祖武:拉响光荣弹前高喊为了祖国!35年后,这段誓言依然震撼

0
分享至

英雄的底色:硬骨头六连的钢铁排长

咱今天聊的这位,是真正从血火里拼出来的硬汉子。他叫林祖武,广东惠来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走出来的娃,1978年不满20岁就穿上了军装,后来成了南京军区第一军"硬骨头六连"的一排排长12。

提起"硬骨头六连",这连队打从建军起就没怂过。1964年国防部就给他们授了称号,全军独一份两次获此殊荣,抗美援朝那会儿就是尖刀连,对越自卫反击战里更是把"硬骨头精神"刻在了阵地上34。你看这本1985年的旧宣传册封面,边缘都磨破了,纸张黄得像秋叶,上面俩军人扛着枪站得笔直,胸前红徽章亮得晃眼,底下"硬骨"俩字虽有撕裂,可那股子劲儿一点没减——这就是六连的魂5。

1985年小尖山那仗,敌人把据点修得跟铁疙瘩似的,明碉暗堡藏在石头缝里,得找最敢拼命的人带队去拔。那会儿林祖武刚从营通信排调回六连,要知道步兵排长可比通信排长危险十倍,可他一听就拍了胸脯:"我原先就在六连,只要连队需要,我马上就去!"——这不是空话,1979年他就跟着部队穿插高平西南扣屯,在枪林弹雨里挣过三等功,这次是他第二次上战场,主动请缨当了突击队长,带着自己排里的兵就往最险的地方冲167。

你看这张黑白照片:他戴着磨出毛边的钢盔,脸上皮肤糙得像砂纸——那是常年野外潜伏晒的。眼睛瞪得溜圆,望向竹叶杂草深处,枪带勒在肩上都快嵌进肉里,整个人像只蓄势待发的豹子。这哪是拍照啊,分明是战斗间隙抓拍的瞬间,连眼神里的警惕都没来得及收8。还有张他穿白衬衫的照片,袖子卷到小臂,子弹带斜挎着,手枪在皮套里半露着,双手叉腰站在绿树下,肩上那排星星在阳光下亮得很——那是排长的星,更是敢死队队长的胆9。

这就是林祖武,一个把"硬骨头"刻进骨子里的兵。1979年第一次参战就敢往敌人心脏里插,1985年明知小尖山是龙潭虎穴,还是带着突击队往上冲。后来六连在老山守了115个昼夜,打退9次反扑,军委又给他们授了"英雄硬六连"的称号,可这荣誉背后,是林祖武们拿命换来的1011。



出征誓言:十六把尖刀的热血承诺

出征前的誓师大会,那场面现在想起来都让人头皮发麻。1985年3月,“硬骨头六连”的操场上,红旗猎猎,身着绿色军装的战士们胸前佩戴着大红花,整齐列阵,目光如炬地望着讲台。身为排长和第一突击队队长的林祖武,大步流星第一个跳上讲台,声音跟打雷似的:“我们十六个人,要像十六把尖刀直插敌人!”底下战士们拳头攥得咯咯响,钢枪在手中握得更紧了。

他又喊:“要用钢筋铁骨砸平小尖山!”没人说话,但16名突击队员眼里全是火——这16人是全连官兵咬破手指写血书请战后精心挑选的勇士,名单里有林祖武、王健、秦德本等名字,每个人都抱着“生为当代豪杰,死为华夏忠魂”的决心。林祖武拍着胸脯,字字千钧:“哪怕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得拿下阵地,让首长放心,让祖国人民放心!”

话音刚落,全连吼成一片:“胜利是我们的!”吼声震得周围的青山都仿佛在回响。这场誓师大会上,不仅有16勇士的铿锵誓言,全连100多名官兵还纷纷写下决心书,40多人用鲜血写下“如果死,肯定向前倒”的誓言,用最壮烈的方式诠释着军人的忠诚。



临出征前,连队临时为突击队增加了卫生员欧阳林和通信员邱训华,16勇士变成了18人。团首长端来“壮行酒”,林祖武接过酒碗一饮而尽,转身对着战友们再次高喊:“请首长放心,请祖国人民放心,胜利一定属于我们!”这誓言,不仅刻在了小尖山的阵地前,更刻在了每个战士的心里。

誓言背后的决心:林祖武在战前录音中曾坚定地说:“为了祖国的安宁,人民的幸福,我愿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上战场。”这位27岁的年轻队长,私下里不止一次说过想活着回去,但在誓言中,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胜利,把死的决心留给了自己。

十二分钟的生死冲锋

战斗打响那天早上,天刚蒙蒙亮,越军阵地的轮廓在晨雾中若隐若现。第一突击队的16名勇士早已潜伏在小尖山脚下,岩石的寒气透过薄薄的军裤渗入骨髓,但每个人的手心都攥出了汗——手表指针指向6点30分时,炮火准备的轰鸣骤然撕裂了黎明12。按照预案,战士们默数着秒数,当数到"61"的瞬间,16个人分成三路,像三只豹子扑向小尖山的陡崖。

林祖武冲在中路最前面,军靴踩碎石的脆响混着敌人的枪声炸开。没跑多远,一串子弹扫过他的左腿和胸口,深色的血珠立刻从军装里渗出来,顺着裤管滴在地上,在石板上洇出小小的红痕。卫生员从斜后方扑过来,撕开急救包就要缠绷带,他却猛地推开那只颤抖的手:"不要管我,快往上冲!"声音因为剧痛有些变调,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说完他顺势往地上一滚,避开又一轮扫射,捂着流血的伤口往前爬,迷彩服的肘部很快磨出了洞12。

"左边的跟我来!"他咬着牙撑起上半身,手指向右侧一块突出的岩石,"右边注意手榴弹!"话音刚落,三枚手雷就在不远处炸开,气浪掀得他满脸沙土。左路的战士借着烟雾摸到暗堡侧面,右路的手榴弹精准地砸进敌人火力点,中路的林祖武已经爬到了半山腰,身后留下一道蜿蜒的血痕。手表的秒针在炮火声中跳动,每一次滴答都像打在心脏上——当指针刚转过12分钟,山顶突然传来欢呼声:"上去了!我们上来了!"

红旗插上主峰的那一刻,林祖武正抓着一丛灌木想站起来,胸口的剧痛突然让他眼前发黑。他看着那面在晨风中展开的红旗,红得像血,也像朝阳,然后腿一软,重重地跪了下去。碎石硌着膝盖,却远不及身体里那两处伤口的疼——这一跪,是12分钟生死冲锋的句号,也是16个年轻生命用血肉铺就的胜利坐标。



12分钟冲锋关键节点
6:30:炮火准备结束,16名突击队员分三路跃起冲锋6:31:林祖武腿部、胸部中弹,拒绝包扎继续指挥6:35:左路摧毁敌暗堡,右路压制侧翼火力6:42:突击队全员突破最后一道防线6:42:红旗插上小尖山主峰,林祖武因伤势过重跪倒

绝境中的阵地坚守

主峰拿下来了,但硬仗才刚开始。林祖武顾不上擦掉脸上的硝烟,就被战友们架住胳膊往山下拖——他右腿在冲锋时被弹片击中,已经站不稳了。可这位刚带领突击队攻上顶峰的排长急得脖子青筋直跳:“我下去了阵地谁守?敌人马上就反扑!”硬是甩开战友的手,单膝跪在碎石堆上指挥:“快!挖掩体!机枪架那边凹进去的地方!”

此刻16名突击队员已有多人伤亡,支援分队还卡在半山腰,他知道自己这一退,整个小尖山就会重回越军手里13。

没等喘口气,敌人的炮弹跟下雨似的砸过来,小尖山都在抖。林祖武刚把缩在石头后发抖的新兵按进掩体,一块弹片就“削”到他胳膊上,血顺着迷彩服袖子往下淌,在手腕处积成血珠滴落。他扯下绑腿草草缠了两圈,抓起身边的冲锋枪又爬回阵地前沿——哪里能看见反斜面越军正猫着腰往上冲113。

左路的战友倒下了5个,中路也剩2个人还能动。报话机“轰”的一声炸飞了,零件带着火星溅到林祖武脸上,跟后方彻底断了联系。后方派了三次人上来增援,都被炮弹压在半山腰,上不来。火箭筒手金德荣左臂被炸断后,咬着牙用右手往筒里塞炮弹,直到炮管炸成废铁,他抱着最后一枚火箭弹滚进越军火力点13。



你看这张阵地照片,近处山坡的石头都炸成了粉末,焦黑的树干插在碎石堆里,远处那座橙红色屋顶的建筑墙皮全被掀光,露出里面的断梁。机枪枪管弯得像麻花,可就是在这儿,林祖武带着剩下的人守了快两个小时。当11名越军扑上堑壕时,他拖着伤腿爬过去,投弹射击一气呵成,硬是打死7个敌人,直到手雷在身边炸开110。

最后动员:人在阵地在

阵地上静得可怕,只有血水滴在碎石上的声音。活着的战士互相看着,脸上分不清是血还是泥,凝固的污渍下,是一双双熬红的眼睛。突击队队员所剩无几,炮弹炸开的焦土在脚下发烫,每个人的伤口都在渗血——有的缠着撕烂的绑腿,有的胳膊不自然地垂着,还有人用刺刀撑着地面才能勉强坐稳1。

林祖武靠在炸松的掩体里,右腿的伤口深可见骨,血把裤腿浸成了黑红色。他挣扎着坐起来,声音哑得像被砂纸磨过的破锣:“都听着,人在阵地在!”

没人说话。只有风掠过弹坑的呜咽。

“只要还有一口气,就得跟敌人拼到底!”他又喊,胸口的伤让他每说一个字都疼得皱眉。

这时候,角落里突然传来一声吼:“拼了!”

说话的是个断了胳膊的战士,左手死死按住右臂的伤口,血从指缝里往外冒。他吼完,猛地把钢枪往地上一顿,枪托砸在石头上,发出“当”的一声脆响。

剩下的人跟着喊起来。声音不大,像闷在喉咙里的雷,但每一个字都透着一股子狠劲——那是把命豁出去的决绝。林祖武看着这些年轻的脸,突然想起出发前连长说的“要把剩下的人都活着带回去”,可现在,他们连“活着”都顾不上了,只想把脚下这块阵地,死死钉在祖国的版图上1。

绝境里的誓言
当“人在阵地在”的喊声在焦土上回荡时,没人知道还能撑多久。但林祖武和战士们都明白:这不是口号,是用命写的承诺——只要阵地还在,身后的祖国就安全;只要还有一个人站着,冲锋的号角就不算结束。

他们开始检查武器:没子弹的步枪插上刺刀,手榴弹拧开盖子攥在手里,连炸断的爆破筒都被人捡起来,用布条缠在胳膊上。断胳膊的战士把仅剩的手榴弹塞进腰间,咧开嘴笑了笑,露出沾着血的牙:“等会儿我先冲,你们跟着……”话没说完,就被旁边的人拍了拍肩膀。

风突然停了,远处传来敌人钢盔碰撞的声音。林祖武缓缓举起没受伤的左手,指向阵地前沿。这一次,没人需要更多动员。

生命绝唱:为了祖国

8 点 20 分,敌人又冲上来了,黑压压一片。林祖武摸出最后两颗手榴弹,咬开保险扔下去,炸倒了头几个。他拖着身子爬到机枪旁,刚扫了一梭子,敌人的手雷就扔到了脚边。“轰”的一声,他被炸得飞起来,再落地时,手已经抬不起来了。爆炸的碎片让他完全失去了还击能力,只能眼睁睁看着越军从烟雾中围拢过来。

敌人看他动不了,嗷嗷叫着往上冲,有的还喊着“优待俘虏”,想抓活的回去领赏。林祖武躺在地上,看着那些越来越近的贪婪面孔,突然笑了——那是绝境中属于战士的从容。他从怀里掏出光荣弹,那是出发前每个人都领的“最后武器”,冰冷的金属触感此刻却像一团火。

他用尽最后一点劲,把拉环扯了下来,朝着祖国的方向,用尽生命最后的力量喊出:“为了祖国!”这声呐喊穿透了炮火,成了小尖山上永恒的回响。

一声巨响,小尖山的风都停了。硝烟散去后,阵地上只剩下静默的山石——战友们后来在他残缺不全的遗体旁,找到了四具越军的尸体。这位连毙 7 敌的英雄,用最后的“光荣”践行了出征时的誓言:“哪怕战斗到最后一人,也一定要拿下小尖山。”而那声“为了祖国”,至今仍在战友们的记忆里震颤。

英雄本色:爱情与祖国

其实上战场前,他也有牵挂。那个让27岁的林祖武放在心尖上的姑娘,是西湖麻纺厂的女工,父亲还是一师农场场长。人家不嫌他广东农村出身,不嫌他个子不高,这份情意让他感念不已。1984年夏天探亲时,未婚妻红着眼眶提结婚,说要名正言顺等他回来。林祖武却蹲在老家的堂屋里,摩挲着刚领回的军装衣角,闷声说:“战争是要流血的,如果我‘光荣’了,会耽误你的青春,我不想世界上多一个寡妇。等我回来再结婚。”6

部队开拔那天,杭州火车站的汽笛声撕心裂肺。未婚妻扒着车窗哭得浑身发抖,林祖武坐在车厢里,看着她被人群挤得越来越小的身影,偷偷别过脸擦眼睛——这个在训练场上能扛着机枪跑五公里的硬汉,到底没忍住掉眼泪6。到了前线,背包里总躺着未婚妻寄来的包裹:麦乳精、蜂蜜、带过滤嘴的香烟,还有她亲手织的毛衣,针脚密密匝匝都是暖意。随信夹着的字条写着:“发闷时就多抽点烟”,他却把烟分给了战友,自己只留着那张4寸的彩色照片,训练间隙就掏出来摩挲,照片里的姑娘笑靥如花6。

有个战友看他总对着照片发呆,半开玩笑拍他肩膀:“你那对象不还在老家等你回去结婚吗?”林祖武正蹲在猫耳洞里擦枪,枪管被擦得锃亮能照见人影,他半天没抬头,闷声说了句:“生命和爱情,对我来说比命都金贵。”战友刚想接话,他突然抬头,眼里闪着光:“但祖国要是需要我豁出去,我林祖武眨一下眼就不是爷们!”

1985年3月7日晚,农历正月十六的月亮刚爬上山头,阵地上飘着《十五的月亮》的调子。林祖武靠在坑道壁上,手里攥着未婚妻的照片,照片边角已经被汗水浸得发卷。他大概又想起了杭州湖边的约定——那天划船时,未婚妻抱怨他总往危险地方冲,他笑着说:“我们当兵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国泰民安吗?为了他们,也是为了你啊。”14

后来战友们在他身上找到那封信,字迹娟秀却带着坚定:“不管你负伤成什么样子,我也不变心。爱你,只要生命存在,我永远与你共生死永不分离,伺候你一辈子……”只是这承诺,终究没能等到兑现的那天。现在想想,这才是咱中国男人该有的样子——心里装着最柔软的牵挂,肩上扛着最硬的担当,把“我爱你”藏进“等我回来”的约定里,把“守家国”刻进“宁死不当俘虏”的壮举中15。

荣光与传承:硬骨头的延续

仗打完了,部队给林祖武追记了一等功。你看这张泛黄的奖状,上面写着“林祖武同志在中越边境地区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功绩显著,昆明军区授予‘战斗英雄’称号”,落款是一九八五年六月十日,红章盖得清清楚楚。这张承载着热血与牺牲的奖状,如今已成为“硬骨头六连”荣誉室里的珍贵文物,见证着一位英雄用生命践行的誓言616。

现在硬骨头六连的连部墙上,还挂着他的照片。新兵入伍第一堂课,班长就会讲林祖武的故事,讲他最后喊的“为了祖国”。有个老兵跟我说,每次训练累得想放弃,一抬头看见那张照片,就觉得浑身又有了劲。这种精神的传承,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口号——军改后连队虽转隶南部战区,驻地和“班子”几经变化,但对英雄的尊崇从未改变。2018年春节前夕,连队代表专程前往惠来县革命烈士陵园祭扫林祖武陵墓,现任连长胡迟紧握烈士哥哥林祖木的双手说:“感谢英雄为祖国流血牺牲,他永远是连队官兵学习的榜样”314。

连队还把英雄精神的传承固化为制度:移防以来先后两次慰问老山战斗牺牲的广东籍烈士,定期邀请参战老兵走进主题教育课堂。2014年初春,10位“小尖山突击队”老兵曾与新一代官兵同唱连歌:“‘硬骨头六连’硬在哪里?硬在勇猛顽强从不畏惧……”歌声里,是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217。南部战区陆军组织的“穿越时空的对话”交流课上,林祖武战前动员讲话录音、小尖山“十六勇士”合影被一一呈现,让官兵在历史影像中触摸英雄的温度2。

精神的延续从来不只在军营。档案馆里,军嫂档案管理员以“五不让”目标履职,接待查档2000余人次零差错;医院中,“小尖山勇士”朱勇因战伤接受机器人导航精准手术,医护人员说:“为英雄解除伤痛,是对‘硬骨头精神’最好的守护”。从连歌传唱到制度传承,从档案整理到遗属慰问,林祖武和战友们用生命铸就的精神丰碑,正在新时代续写着新的篇章171819。

忠魂群像:南疆的丰碑

小尖山的英雄不止林祖武一个。副指导员谢关友带领担架队冲出屯兵洞时,胸口和肚子被炮弹炸开,他跪在地上往肚子里塞肠子的动作,成了生命最后的剪影;火箭筒手金德荣左腿被炸断后,用右手抓着火箭弹爬向敌火力点,在爆炸声中与2名敌人同归于尽;卫生员欧阳林背对着敌人用身体为战友挡子弹,直到被炮弹击中再也没能转过身;通讯员王健双腿被炸断、动脉喷血,却爬上山峰藏好电台,用最后一口气报告完敌情213。这些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用血肉之躯在南疆的群山中刻下了不朽的战歌。

从广西到云南,13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矗立着24座烈士陵园、一万多个烈士墓碑。十年对越作战中,这些平均年龄不到22岁的小伙子,有的刚在出发前收到新娘的绣花鞋垫,有的背包里还装着没送出去的情书,就把生命永远定格在了冲锋的姿态17。在那些覆盖着青苔的墓碑中,有些甚至没能刻上名字,只简单写着“烈士之墓”——他们和林祖武一样,都是父母的孩子、家乡的骄傲,却成了南疆大地上没有归途的青春13。

他们没机会变老,是为了让我们能好好活着。现在我们牵着孩子的手逛公园时,看着夕阳下跳广场舞的人群时,别忘了南疆的那些墓碑。那里埋着的,是永远20岁的林祖武、永远21岁的王健、永远22岁的金德荣——他们把未来的所有可能性,都兑换成了我们今天的平凡日常。

三十五年后的誓言回响

今年是 2025 年,距离林祖武牺牲已经 35 年了。时间过得真快,但有些记忆,就像刻在石头上的字,风吹雨打都磨不掉。

现在的中国,航母在海里游,飞机在天上飞,边疆的老百姓种地、做生意,日子过得踏实。你看,2024 年,“硬骨头六连小尖山勇士”朱勇,因为 39 年前的战伤,左腿骨头都长畸形了,走路一瘸一拐疼得钻心。解放军总医院的医生们没含糊,用机器人导航技术,一点点把歪掉的骨头截正,装上人工关节。手术成功那天,朱勇试着站起来,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他说这辈子没想过还能这么稳稳当当地走路。医生团队说:“一定要让老兵站立起来正常行走,解除伤痛安享晚年!” 这就是林祖武当年守护的日子啊:不光国家有航母飞机,咱英雄的老兵,也能被好好照顾着安享晚年。

部队也从没忘了英雄。2018 年那会儿,陆军第 74 集团军某旅的官兵,冒着大雨去看林祖武的家人。他哥哥拉着战士的手,红着眼圈说:“这么多年过去了,部队还没有忘记咱祖武。” 每年 3 月 8 日,老连长朱喜才都会对着小尖山的方向念叨:“你们将永远活在祖国人民心中。” 连队的荣誉室里,林祖武的事迹一直摆在最显眼的地方,他当年录在磁带里的声音,虽然带着沙沙的杂音,可那句“为了祖国”,每次在连队的“穿越时空的对话”课上一放,现场官兵都跟被拽回了小尖山似的,心里头又热又紧。

他喊的“为了祖国”,不是一句空话。35 年了,这句话还在小尖山的风里飘,吹过漫山的野草,也吹过后来者的钢枪;在硬骨头六连的口号里响,每天清晨的出操声里,都藏着和他一样的劲儿;在我们心里头热,热得让人想起:现在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孩子放学路上的笑闹声,晚饭后一家人散步的安稳——这些都是他们拿命换回来的啊。

这大概就是英雄留给我们最宝贵的东西——不管过多少年,总有人记得,曾经有群人,为了咱今天的日子,把命豁出去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突发!特朗普刚宣布:美军发起新一轮打击,多人死亡

突发!特朗普刚宣布:美军发起新一轮打击,多人死亡

大国之翼
2025-09-19 06:35:04
台湾省被日本殖民有多深?民进党高官卓荣泰仍佩戴“日据时期”徽章

台湾省被日本殖民有多深?民进党高官卓荣泰仍佩戴“日据时期”徽章

不掉线电波
2025-09-19 19:40:49
人民币汇率突破大关!9月19日,今日凌晨的四大消息持续发酵!

人民币汇率突破大关!9月19日,今日凌晨的四大消息持续发酵!

搬砖知天下事
2025-09-19 08:43:05
以色列打遍中东后,内塔尼亚胡点名警告中国,把中国当成卡塔尔?

以色列打遍中东后,内塔尼亚胡点名警告中国,把中国当成卡塔尔?

南权先生
2025-09-19 17:30:08
小米17 Pro Max真机外观公布 卢伟冰:副屏花了10亿

小米17 Pro Max真机外观公布 卢伟冰:副屏花了10亿

手机中国
2025-09-19 19:45:04
世界、美国历史将证明查理•柯克的伟大

世界、美国历史将证明查理•柯克的伟大

大国老记
2025-09-19 13:02:28
莫斯科时报报道,中国汽车制造商奇瑞因制裁决定离开俄罗斯。

莫斯科时报报道,中国汽车制造商奇瑞因制裁决定离开俄罗斯。

荆楚寰宇文枢
2025-09-19 20:05:00
找到了!陨石博主找到茂名火流星,400公斤藏在地下3米,网友炸锅

找到了!陨石博主找到茂名火流星,400公斤藏在地下3米,网友炸锅

小兰聊历史
2025-09-19 17:39:30
英超214亿决战!曼城创22年耻辱,输1-5后再战阿森纳,盼一雪前耻

英超214亿决战!曼城创22年耻辱,输1-5后再战阿森纳,盼一雪前耻

侃球熊弟
2025-09-19 23:32:14
反转!氢氟酸夺命后续:家属撒谎事发非散步,更多内幕曝光

反转!氢氟酸夺命后续:家属撒谎事发非散步,更多内幕曝光

以茶带书
2025-09-19 13:02:43
朱孔军任武汉大学党委书记

朱孔军任武汉大学党委书记

界面新闻
2025-09-19 15:53:50
特朗普:普京“真的让我很失望”

特朗普:普京“真的让我很失望”

参考消息
2025-09-19 19:48:58
判罚农妇10万元的法官于焕琴,曾荣获“齐鲁最美法官”等一串荣誉

判罚农妇10万元的法官于焕琴,曾荣获“齐鲁最美法官”等一串荣誉

徐雪芬札记
2025-09-19 11:08:59
大瓜!向佐被曝出轨澳门coco姐,女方男友猛料频出还扯出欠债丑闻

大瓜!向佐被曝出轨澳门coco姐,女方男友猛料频出还扯出欠债丑闻

娱乐小板报
2025-09-18 16:48:23
凡有女大佐,必然是烂片,《731》也不例外

凡有女大佐,必然是烂片,《731》也不例外

熊太行
2025-09-19 12:21:02
谢娜体面分手:爱过,但尽力了

谢娜体面分手:爱过,但尽力了

In风尚
2025-09-19 19:32:09
iPhone 17系列发售首日,记者在上海实探“最大旗舰店”:有人凌晨2点从常州坐车来排队取货

iPhone 17系列发售首日,记者在上海实探“最大旗舰店”:有人凌晨2点从常州坐车来排队取货

极目新闻
2025-09-19 09:12:05
美国把话带到北京,特朗普心里清楚,中美不能发生冲突!

美国把话带到北京,特朗普心里清楚,中美不能发生冲突!

科技有趣事
2025-09-19 09:26:06
2型糖尿病重大突破!3针干细胞,90天改善II型糖尿病高血糖!

2型糖尿病重大突破!3针干细胞,90天改善II型糖尿病高血糖!

宝哥精彩赛事
2025-09-19 10:26:21
59岁王志文线下活动,发福挺大肚似70岁,皱纹满布被评心脏不太好

59岁王志文线下活动,发福挺大肚似70岁,皱纹满布被评心脏不太好

小兰聊历史
2025-09-19 15:22:42
2025-09-20 03:32:49
窥史
窥史
历史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包含了无数的宝藏和启示。
2129文章数 8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军事要闻

卫星图像显示以军坦克集结加沙城周围

头条要闻

山东入室被抢男婴到15岁没见过汽车 养家从不让他出门

头条要闻

山东入室被抢男婴到15岁没见过汽车 养家从不让他出门

体育要闻

从轮椅到铜牌 他熬了7年:下个目标唱国歌!

娱乐要闻

全智贤被全面抵制!相关代言评论区沦陷

财经要闻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科技要闻

直击iPhone 17开售: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

汽车要闻

对话周光: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的“蜕变”

态度原创

手机
艺术
家居
房产
数码

手机要闻

小米 17 Pro 系列手机用上 L 型电池,背屏斥资 10 个亿打造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家居要闻

公共艺术 限时体验打造

房产要闻

全民撑广州,不止于赛场!与“有态度”者共筑城市骄傲

数码要闻

750万小米空调升级10年免费包修:为用户节省15亿元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