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第二批农村“信用+”体系试点县(市、区)名单,夏津成功入选。以此为契机,夏津迅速实施并推进《夏津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推动信用建设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让“信用有价”成为乡村振兴的硬支撑。
在夏津县苏留庄镇平安湖村“和美家”家风积分超市,村民李阿姨攥着刚兑换的食用油笑得格外真切:“平时帮村里扫扫街、照看独居老人,志愿服务的积分攒够了就能换生活用品!”村党委书记侯国雨接过话茬:“现在大家见面都问‘你积分多少了?’积分成了我们村的‘新时尚’!”这种直观的激励方式,让信用建设真正融入了村民的日常生活。
事实上,夏津并非首次探索“信用+治理”模式。早在之前部分镇(村)试点中,就已有村民因常年志愿服务累计高分享受免费体检、信用贷款优惠等礼遇。如今在全县层面系统推开“信用+”建设,更标志着夏津乡村治理迈向制度化、标准化、长效化的新阶段。
此外,在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夏津坚持以农村基层党建为引领,围绕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两类主体,建立“一人一档、动态管理”的信用档案,细化涵盖志愿服务、公益捐赠、遵规守纪、家风建设等数十项行为指标的信用积分体系,形成了全面、客观的信用评价体系。“信用档案就像是咱的‘经济身份证’,它记录了我们的信用轨迹,也约束着我们的行为。”东李官屯镇高庄村村民高大哥感慨地说。通过信用档案的动态管理,可基本实现对村民信用状况的精准画像,也为后续的信用激励与约束提供了有力支撑。
“信用建设的根在群众,必须让群众当主角。”夏津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三级主任科员刘朋介绍,夏津在信用信息采集与评价过程中,设立村级信用管理议事会,实行“信息采集员收集提报—村信用管理议事会审核—村内公示—信息采集员录入—镇级复核”闭环流程,“每一步都晒在阳光下,就是要让公平公正看得见、摸得着,让群众真心认可、主动参与。”
作为全省试点,夏津正逐步拓展“信用+”应用场景,将积分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紧密结合,推动信用体系向更多领域延伸,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受限”的乡村治理新风尚。
通讯员:邹方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